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端午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1219
颗粒名称:
四、端午节
分类号:
K892.1
页数:
1
页码:
6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岁时习俗中的端午节习俗。
关键词:
邢台县
岁时习俗
端午节
内容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清康熙壬子年《邢台县志》载:“五月端阳节包角黍馈节,悬艾虎,饮雄黄葛蒲酒,小儿背缠五彩索。”角黍即粽子,系用苇叶包粘米(黍米、糯米)、红枣、红小豆、红糖煮熟的菱角形食品。端午节吃粽子,相传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大诗人、政治家屈原。
“悬艾虎”源自“燕王扫北”的故事。燕王杀人如麻,路遇逃亡农妇,怀抱五六岁男孩,手拉二三岁男孩,问其何以如此。答曰:大的系邻人之子,父母双亡,无人照管,小的系我亲生。燕王听后甚为敬佩,折艾苗赠之,嘱农妇插于门楣,可免杀祸。消息传开,家家门头插艾。翌日正值端午,这一风俗便流传下来。
“五彩索”是用彩色布条缝制的带缨穗的小动物或五角形、三角形,内装高本(一种含香味的药材),俗称“香包”。自端午日起佩带在小孩的臂上或挂在胸前,据称可防瘟疫及蚊虫叮咬。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