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宁河县民俗贴吊钱儿和窗花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1022
专题名称:
宁河县民俗贴吊钱儿和窗花
其他名称:
挂钱儿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20/001
起始页:
T00010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在宁河人的眼中,贴上了吊钱儿和窗花,才算将过年的气氛烘托了出来。吊钱儿,宁河人也称“挂钱儿”,是剪纸艺术的一种,早期是剪子剪制而成,后来随着需求量增大,改为套版刀刻。吊钱儿的形状是纵向较长的长方形,下部一般都是“吉祥如意”的字样和图案,上面刻有“四季平安”、“阖家欢乐”、“五谷丰登”、“招财进宝”、“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语,文字两边还刻有“连线”、“鱼鳞”、“方胜”、“回纹”的图案花纹。 古时,吊钱儿的悬挂也有讲究,《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挂钱辉五色。”五色原指青、赤、黄、白、黑。因在民俗中人们忌讳黑白二色,所以,吊钱儿的五色为大红、粉红、黄、绿和蓝,其顺序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粉)、五蓝”。每门每窗所挂皆为单数,多为五张或三张,每张一色。 清代光绪年间,宁河东丰台镇有十几家剪纸、刻纸作坊,宁河的吊钱儿剪纸都是红色的,主要销往本县的村镇及东北三省。按照习俗,贴在门上的吊钱儿要等到正月二十五填仓的时候才能揭下来,裹以粮食和钱,置于粮食囤圈的正中,然后再压放炕席底下(现在压放床被底下)。意在预示着新的一年中,物阜年丰,钱粮满仓。 堂屋的门上一定要贴一对肥猪拱门,厢房的窗户上要有“连年有余”的窗花,卧室的窗户上要有代表着喜庆的“喜鹊登梅”的窗花。旧时民居建筑多为窗棂木格,为了隔离冷风和灰尘人们就在窗棂木格上裱一层白纸,红艳艳的窗花贴在白窗户纸上,既喜气又好看。 宁河人过年贴年画、贴门神的习俗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作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东丰台木版年画已经流传了六百多年。在明清时期,年画作坊多达五十余家,所制年画除满足当地百姓需求还多销往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地。东丰台年画以木版线刻墨印为“坯子”,添加人工彩色手绘,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喜庆吉祥,有的有文有图,是旧时“看一年”的静态电影、电视。贴年画在室内,可以在一年里欣赏,乐趣无穷。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