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聂士成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唯一号:
021930020230000646
人物姓名:
聂士成
人物异名:
字:功亭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T00711_00.pdf
性别:
男
时代:
清
出生年:
1836
卒年:
1900
籍贯:
合肥市
传略
聂士成(1836年——1900年) 字功亭,安微合肥人。幼年因家境贫苦,读书不多。清同治元年(1862年)投身行武,参加了袁甲三军队。后来改属李鸿章的淮军刘铭传部队,曾参与镇压捻军等农民起义。1885年中法战争中,聂率偏师援助台湾,连败法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率军去朝鲜。在公州战役中,他率领5个营驻守成欢驿,勇猛果敢,连创日军。但终因寡不敌众,退守鸭绿江岸虎耳山。后来在辽阳扼守大高岭,偷袭敌营,予敌重创,并一举收复连山关。战后,因功勋卓著,被提升为直隶提督。 光绪十七年(1891年)率淮军驻扎芦台,“扼守北洋门户”,担任大沽、北塘至山海关以北防务。第二年任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练兵。“兵不扰民”,饮食起居,与士卒共甘苦。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五月,率武备学堂学生考查东北边境防务,往返1万余公里,并著《东游纪程》一书(详见《近代稗海》第一辑),对沿途各地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物产贸易等,均作记载,尤详于兵要地理、驿站驻军等情况。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驻芦台淮军增至30营。北洋创立武卫军,聂士成所属30营,为武卫前军与宋庆、董福祥、袁世凯并为统帅。袁、聂二军用新法练兵。袁世凯学习日本陆军,聂士成效仿德国陆军。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直隶总督裕禄调聂士成去新城、涞水、定兴等地镇压义和团,起初聂士成对义和团取节制态度。据文声著《拳匪纪略》记载:“有聂功亭军门所派兵17名入城,拳民见其衣帽似洋人,皆缚之,经参将代为乞命,幸未杀害”,后来则遵命朝廷,于当年6月在落垡“绝毁匪村5处,毙匪600余名”,继之在芦沟桥附近、北仓等地,对义和团大施杀戮。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大规模开展起来之后,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抵御外侵,转而对聂士成大加斥责。那拉氏上谕中说:“倘因此激成变故,惟该提督是问。”但又惧他手握重兵,近在畿辅,过触其怒,恐生他变,于是由总统武卫全军的军机大臣荣禄写信向聂士成解释:“公军装颇类西人,易为团民所误认,故致寻隙。团民志在报国,具有忠义之忱,似不宜肆行剿戮,惟公慎之!” 当年,八国联军攻入天津。六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发布战上谕。聂士成奉命进攻天津的外国租界。《天津一月纪》纪录了这段史实。“自开仗以来,聂军无日不战,斩获伤亡,较别军围攻甚力,恶战者十数次。相持八日。炮声不绝。西人谓自中国交战以来,从未遇此勇悍之兵。”但在敌人不断增援下,聂军伤亡殆尽,所以八国联军攻击天津西沽时,聂军不得不弃守。他的同乡曾为此写信责备他。他见信说:“岂谓我怯也!”事实上,他已决心与天津共存亡。故曾向裕禄表示:“士成在一日,天津有一日。天津如失,士成不见大帅!”七月二日,武卫左军统帅马玉琨部到津与聂士成相约合攻紫竹林。九日,聂士成率军出海光寺,进攻跑马场。八国联军重兵抵御,聂士成冒着炮火,麾师攻击。到达八里台时,部队伤亡惨重,聂士成也身受重伤,并连换四匹坐骑。这时,营官宋占标哭求后撤,聂士成冠服立桥上,手刃退卒,愤谓诸将曰:“此致命遂志之日也。及死,不得逾此一步!”最后,一弹由口入,穿脑而过;又一弹穿太阳穴,一弹中胸方才仆地。死后,血肉模糊,难以辨认。在抗击八国联军战争中,清朝将领除罗荣光战死大沽口外,只有聂士成“持之以力战,期之以必死。” 聂士成生前曾授“力勇巴图鲁”“巴图隆阿巴图鲁”名号,死后追赠太子少保衔。芦台、天津两地均建有聂公祠,芦台一座有专人守护,后塌。天津八里台现有聂公纪念碑,正中刻:聂忠节公殉难处,左右刻有一副对联:“勇烈贯长虹,想当年马革裹尸,一片丹心化作怒涛飞海上;精忠留碧血,看此地虫沙历劫,三军白骨悲歌乐府战城南”,横批是:“正气凛然”。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