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赓恩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唯一号: 021930020230000625
人物姓名: 高赓恩
人物异名: 字:羲亭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T00701_00.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840
卒年: 1917
籍贯: 天津市宁河县

传略

高赓恩(1840年—1917年) 字羲亭,先世北塘人,后迁居芦台镇。为清代著名文人。同治元年(1862年)考中举人。 光绪二年(1876年)入翰林院,初为庶吉士,继授编修、侍读、侍讲等职。赐进士出身,授资政大夫,又为太常寺少卿,弘德殿行走,升任四川学政使。后授陕西汉中道台,但到任未满3个月,以慈禧太后重其学识,召回任溥仪讲师。当时慈禧欲立溥仪为帝,适义和团事起,载漪被各国公使指为祸首,充军新疆,溥仪遂废。赓恩旋亦解职归里,居于芦台药王庙园子。园田半亩,茅屋数间,自题斋额:“破四万卷之庐”。与故旧往来,诗酒唱和,消度晚年。 高赓恩系高静之子。因其出身书香门第,又沉毅好学,自幼至老,手不释卷,博览群籍,文章冠于时。书法自松雪得路,浸淫晋贤。故宫博物院及颐和园都有他的墨迹。门人求教者甚多,尝言:“几辈门生争树立,此间风气不轻开。” 高赓恩为官以清廉自守,兼以助人,及门承教者皆为贤吏。在朝任职时,同里刘沛然(字润生,光绪六年入翰林院,为官清廉,卓有政声),出任安徽太守,为之饯行,并以长句为别,诗中有:“今把一麾下淮郡,将与召杜争循良。壮怀遂渡江海阔,别忘直与云天长。我欲从之无舟楫,液荷禁柳牵衣裳。”之句。又最后数句云:“子之去兮一马羸,子之来兮五马黄,肥马何荣羸何辱,愿载清风归故乡。”于此可见他的道德文章均所固有,不只独善其身,而是善与人同。晚年居芦台时,与东邻蔡巡检相契,时相过往。蔡卒,他写送一副挽联,上联是:“君由幕而官,由官而隐,隐处常无买酒钱,请看杜老篱边,斜日每教扶醉去;”下联是:“我以客为主,以主为邻,邻墙共汲浇花水,那料阮公宅畔,东风忽卷器声来。” 高赓恩殁后,清帝溥仪赐谥文通。 高赓恩主要著述有:《思贻斋古近体诗》共21卷,存诗约7000首;《周易大象应大学说》1卷,附《卦画生数》;《思贻斋日录迂言》(钞本);《释言别义》2卷;《古今箴铭集》4卷;《历代儒言要醒集》6卷等共70余部。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专题

学政使
职位
汉中道台
职位
太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