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殿臣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唯一号: 021930020230000624
人物姓名: 解殿臣
人物异名: 字:连圃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T00701_00.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63
卒年: 1933
籍贯: 天津市宁河县

传略

解殿臣(1863年—1933年) 字连圃,东板桥村人。 解殿臣早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学成归国后立志教育救国,倡导新学。于1903年捐资辟村中三义庙配殿为教室,开办板桥小学堂。首聘村塾教师李凤滨到校任教,设国文、算术课程,施行新学体制,解亲任堂长。至此,学堂略具雏形。 时新潮叠起,民风渐开,民众多愿送子女入堂读书,临近村庄儿童入学者与日俱增。解殿臣在初等小学的基础上,增设高等班,建成完全小学。但校舍狭小,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于是他提出扩建校舍的建议,得到知县夏仁沂的支持,并请求本村乡绅李子林、周洁忱协助,四处呼吁,募集义捐。号召本村民众有钱出钱,无钱出力。村中富户解竹元捐款2000元,盆罐庄李子明也拿出500元,连贫苦农民,也乐于赞助;并有津、京及东北三省同乡商号代筹布施,经过数年努力,终使筹款就绪。 1916年,扩建工程动工。但要拆毁庙宇,搬走神像,民工们则没有人敢动手。工程几乎停顿。一天,解殿臣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抡起镐头把泥胎砸得粉碎,民工们才大胆兴工,当年校舍建成,同时增开女校,吸收了许多女生入学。新学堂开学伊始,夏仁沂手书楹联一副,上联是:“教育为强国之基,萃燕赵英才,革故鼎新成绩著”,下联是:“名胜是平生所好,趁春秋佳日,桃桂馥香远朋来”。校内设图书室、仪器室、成绩室、大礼堂、体育场等;其中仪器室内全部教具仪器设备,均由日本购进。体育场内设篮、排、足、网球场地及单、双杠等田径设施,大礼堂内置乒乓球台,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条件。 解殿臣治学严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端庄朴洁。所聘师资多为师范高才生,不允无真才实学的教师进校。校门内设整容镜,教导学生要仪表整洁,每年春季均组织学生春日旅行,届时鼓乐队列队奏鸣,活泼壮观。同时学费征收也贫富有别,富户子弟学费可高达十数元,家境贫困者仅一二元或免费入学,且教学有方,成绩优良,名闻遐迩。 不久,解殿臣受聘为县劝学所所长。后历任直隶省参议员,涞源、易水县县长等。此间,仍不忘兴学救国,先后捐资或倡导办起宁河镇、丰台镇、倒流村、田庄坨等数所小学,是为宁河县大众教育创始人之一。 解殿臣晚年因病辞职,1933年卒于故里,享年70岁。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