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陈寅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338
颗粒名称: 幽默的陈寅恪
分类号: K82
页数: 2
页码: 69-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寅恪先生以狷介和孤傲的形象为人所熟知,然而他也有着风趣幽默的一面。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任教期间,陈先生善于用庄谐幽默的方式讲课,不拘泥于教科书的机械知识。他讲唐史时,曾以杨贵妃入宫是否处女为切入点,引出唐代的风俗观和道德观,颇为引人注目。此外,他还以对联方式送给同学们创意横生的联子,调侃了其他导师的关系和背景,引起了大家的欢笑。在担任清华校长的时候,陈寅恪也展现出他的幽默。
关键词: 七里海 谈天说地 陈寅恪

内容

陈寅恪先生给人的印象多是狷介和孤傲,其实他也有风趣幽默的一面。
  1925年,陈寅恪进入刚创立的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四导师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当时的清华人才济济,陈先生在院中是最年轻的导师,他讲课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旁通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且庄谐杂陈。据说他讲唐史就不从人的历史事件开始,而是从杨贵妃入宫时是不是处女入手,由此引出唐代的风俗观和道德观。一次他忽然对在座的同学说:“我有个对联送给你们: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同学们听罢哄然大笑,因为当时国学院的导师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弟子,南海是康有为的籍贯,而另一导师王国维曾做过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
  北伐成功后国民党统一全国,国民政府派罗家伦去做清华校长,罗到任后首先去拜访陈寅恪,并顺便送给陈寅恪一本由他主编的《科学与玄学》。该书收录了张君劢、丁文江等人关于“科学和玄学”论争的文章,陈先生翻了翻,一时兴起,送了罗家伦一幅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横批是“儒将风流”。陈寅恪这幅对联不但将“家伦”二字嵌入联中,而且语带双关,把罗家伦以一介书生而官拜少将并娶了个漂亮太太的事也点了出来。罗家伦听后不禁哈哈大笑。
  陈寅恪在出考试题的时候也不忘幽默。1932年夏,中文系代理主任刘文典请他出招生考试题,陈寅恪只出了一个作文题《梦游清华园记》,外加对一个对子,上联是:“孙行者”。导师幽默,学生也幽默,一位考生以“胡适之”对之。陈先生看了这幅对联后说“这个考生一定要录取”,据说这个考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周祖谟。
  吴宓是陈寅恪的至交,年轻时两人同在哈佛读书,再加上同为哈佛校友的汤用彤,被称为“哈佛三杰”。吴宓出国之前曾结过婚,但在回国后又喜欢上了一代才女毛彦文,并为此而跟结发妻子离婚,但离婚后吴宓的前妻仍然替他抚养孩子。为了追求毛彦文,吴宓曾写下过“吴宓苦恋毛彦文,三洲人士共知闻”的诗句,引起一时轰动,但毛彦文还是拒绝了他,嫁给了比自己大三十岁的熊希龄。陈寅恪对好友的如此处境也戏撰了一联:“今雨不来旧时往,他生未卜此生休。”上联化用了杜甫《秋述》一文中的句子:“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下文则直接引自李商隐的《马嵬》诗。其中今雨代指毛彦文,旧雨代指吴之发妻。并两联中嵌入了吴宓的字(吴宓字雨生)。全联幽默诙谐,对好友有所劝谏。
  抗战期间,陈寅恪在西南联大任教,当时日本的飞机时时来空袭,老师和学生天天都要跑进防空洞。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陈先生也不失幽默本色,他有联云:“见机而作,入土为安。”这两句话都是现成的成语,陈先生借来妙用,“机”是指飞机,“土”则指防空洞,意思是看见飞机就赶快跑,藏到防空洞里才会安全。原本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成语,在他的巧妙剪裁下显得妙趣横生。
  陈寅恪的幽默还常常见诸于他的诗文中,他的父亲是民国著名诗人陈散原,因为家学的影响,陈寅恪也喜欢写诗,他的诗中屡见诙谐之笔。1930年他曾作《阅报戏作二绝》,其一云:“弦箭文章苦未休,权门奔走喘吴牛。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其二曰:“石头记中刘姥姥,水浒传里王婆婆。他日为君作佳传,未知真与谁同科。”陈先生感于当时文人奔走于权贵之门而丧失了自己的人格,故戏作二绝句以为讽刺。
  建国后,陈寅恪任教于岭南大学,当时的岭南大学校长是陈序经。陈序经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鼓吹“全盘西化”而著名,曾一度与胡适齐名。据陆健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记载,陈寅恪也曾屡次幽默过他的同姓校长。一次,二陈同乘一辆车进城,恰巧走到一处需要倒车才能通过,陈寅恪就打趣陈序经:“陈校长,快捷如小车,有时也要倒倒车才能跑得快,你的‘全盘西化’怕也要倒倒车了。”陈序经闻言后一笑。陈寅恪因大半生留学西方,早已养成了吃牛奶面包的习惯,而陈序经吃饭仍习惯用筷子,一次他们同席吃饭时,陈寅恪又打趣自己的校长:“陈校长,你的‘全盘西化’是假的,我的‘全盘西化’才是真的。”同席的人听完后都禁不住捧腹大笑。
  从陈寅恪的幽默,能看出对待人生的态度。北大已故教授周一良先生就曾说过,从先生的对联,能看出先生的诗人气质。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严冬
责任者
陈寅恪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