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为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228
颗粒名称: 以病为友
分类号: I207.6
页数: 2
页码: 69-70
摘要: 这篇文章讲述了生病是一种自然状态,就像机器需要修理一样,人也需要治疗。疾病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但人的心态对待疾病很重要。如果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它,就可以战胜它。文章举例了中国地质学家彭加木的故事,他在三十二岁时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但他仍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坚持吃药并继续从事他所热爱的科考事业。文章告诫人们要用平常的心态去面对生病,因为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心病。
关键词: 病情 杂文 杂谈

内容

当今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可见人们对疾病是多么恐惧。
  生病本是一种自然状态。人就象一架机器,各个部件在长期的运转中,或因缺油,或因磨损,或因操作不当等,都会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转。没关系,针对不同情况,加以修理就是了。记得上班时,开着一辆“老奔驰”,经常在关键时掉链子,下来踹上两脚,又欢快地走了。这就是机器的生病和治病。
  疾病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也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幼,谁能总不生病呢。
  生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心病,即能不能用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疾病。用自然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它,就可以战胜它。中国地质学家彭加木在三十二岁时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最多活不过三年。他知道这个信息后,仍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一方面坚持吃药,一方面埋头于他所热爱的科考事业。直到五十岁他还率领科考队深入到罗布泊腹地进行科考。这就是说,从判他“死刑”开始,他已经多活了十五年,如果不是因为迷失方向而失踪,他还会活更长的时间。
  彭加木只是众多战胜病魔中的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有个癌症俱乐部。那里集合着一群鲜活的生命,他们每天唱啊跳啊,何等的达观。其实他们都是已被判了“死刑”的人,正是他们达观、乐观地面对人生,终于战胜了病魔,谁的背后没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其实疾病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这种态度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种:
  一是以病为惧。这种人害怕疾病,一旦有病,精神先怕了三分,把自己的优势变成了劣势。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进了医院,大夫一量血压,告诉他血压高。这本是高龄人群的常见病,在高龄人群中,有多少人不是靠降压药维持生命的呢。可是这位老人一听高血压,眼睛马上睁不开了,坐在椅子上也不敢动了。好象马上就会摔跤;一次胃不适,就非要住院不可,大夫说没必要住院,他却是你不让住院我就不走。这就是谈病色变,怕得不得了,见人开口就是病,其实这样每谈论一次,就是对心灵的一次伤害。久而久之,由怕生惧,惧而生仇,最终患上了疾病恐惧症。一是生理疾病,一是精神疾病,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必然是小病大养、大病早亡,最终被疾病吓死。
  二是以病为敌。这种情况比较多见,疾病来了,那就在战略上藐视疾病,在战术上重视疾病。“藐视疾病”决不是不拿疾病当回事,而是我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要遵医嘱,该吃药就吃药,该打针就打针,思想上不形成包袱,这就由藐视疾病转化成了战术上重视疾病。
  有一种人,在疾病到来时,不拿疾病当回事,他们讳疾忌医,有病不去医院,用身体硬扛着,一般的病还可以,而对于隐藏较深的病,这样往往会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把小病养成了大病。“时间就是生命”,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分分秒秒都是可贵的,既要与疾病作斗争,就要争取战胜疾病的时间。这种心高气盛,硬扛的办法是最不可取的。
  还有一种人。当疾病到来的时候,没有与疾病作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他们虽然也看了大夫,却把药看成是“一把抓”,恨不得今天吃药,明天病除。一旦不象自己想象的快,就认为是药不管事,急着去打听偏方,甚至相信游医的忽悠,把大把的银子送给了游医或假广告,结果是损坏了身体,耽误了时间,掏空了腰包,这是何苦呢!
  三是以病为友。疾病来了,既然赶不走驱不散,不如干脆以一种自然的心态,把疾病当作朋友。这对于久病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必要的心境。久病的人见多识广,什么病都见过经过,疾病来了就象见到亲戚朋友一样熟悉,就象对伤风感冒一样,吃片药,出一身汗好了,吃喝拉撒全不误,没一丁点的精神负担。生病平常事,何必大惊小怪,该吃药时吃药,该打针时打针,既不讳疾忌医,更不小病大养。
  以病为友也是磨练意志的好办法。我的一个朋友得了一种叫肺纤维瘤的病,整个肺都纤维化了,只有指头肚那么一点可以跳动,十年前大夫给下了病危通知,大夫也不给开药(不知什么药可治)了。回到家他就找村医生给开点止咳药维持,重了输点液,季节的变化,就注意预防感冒,和别人谈到他的病,就象拉家常一样平常。中间还夹杂着幽默,毫不在意,不象一个大病在身的人。他对疾病这个“老朋友”非常熟悉,该吃什么药,该怎么预防,如数家珍,全由自己料理,在他那里,视疾病如游戏般好玩。这样疾病还能不甘拜下风!十年前大夫给下了病危通知,今天仍健康地活着。
  以病为友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心胸开阔、豁达、乐观。独处时,它伴你同坐,孤寂时,它听你诉说。没事干了,就摆弄那些药瓶子,哪个先吃,哪个后吃,哪个多,哪个少,不也很好玩吗。如果有一天病好了,长期与自己相伴的那一份思虑一去不回,兴许还会有些空荡荡的感觉,就象失去了一个心心相印的老朋友。
  以病为友,可以说是在人生的特定时期多了一个不请自来的朋友,使人生多了一种生活的内容和生命的体验。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人物

闫焕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