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189
颗粒名称: 纪实文学
分类号: I25
页数: 3
页码: 65-67
摘要: 本文收录了七里海的纪实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了回报等文章。
关键词: 纪实文学 文学作品 七里海

内容

回报
  郭扬
  萌生采访刘妈妈的想法,是同她认识了三个月以后,在与她接触的日子里,她说话高声大嗓,就像当年给孩子们讲课一样;她唱歌深情委婉,就像年轻时在舞台上演出一样;她为人处事热情慷慨,古道柔肠,就像影视剧里那些先进人物一样。种种足以令人肃然起敬的印象叠加起来,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象,似她这样一位已经到了儿孙绕膝年龄的老人一定会有一个舒心惬意的生活环境、丰厚的经济收入、孝顺的儿女、宽敞气派的住房。
  然而,当我踏着幽深的小巷走进刘妈妈那只有四十平方米的小平房,见到由天井中泼进房间的一束阳光照射在那盆纤细的文竹上,听她把家事和亲情娓娓道来的时候,惊诧之余,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老人的老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入伍的老兵,立过功、入了党、当过班长,在一次冬季的桥梁施工中腿部致伤。年轻时无意识,老年致残,可是由于经办人员的疏忽遗失了一份关键性的证明,时至今日也不能享受政府方面任何抚恤待遇;儿子患先天性血液病,第9因子缺失,一遇红伤,出血不止,一次踢球摔伤,医疗费高达12万元,后遭遇下岗,便和媳妇做起了小生意。两个女儿出嫁算外姓人,且不去计较。如此算来,刘妈妈自己的养老金便成了一家人中唯一稳定的收入来源。
  谁家没有难念的经。老人家接下来的一句俗语似乎遣散了自己的全部郁闷。也促使我开始探寻那十几册出席芦台镇优秀共产党员光荣证书背后的许多故事。
  刘妈妈是1994年从执教三十几个年头的人民教师的岗位上退休的。地方党组织知道了这一情况后便找到她。准备安排她到一个居委会去担任党支部书记,考虑到自己的心脏不好,严重时一天就休克两次,所以她婉拒了支部书记的职务,但毅然表示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最后领导指派她做了金华路居委会的支部委员,同时还兼任了治保会副主任。从那时起,走下讲台的刘老师又成了党在基层组织中不拿一分钱报酬的老年志愿者。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政府向全社会发出了捐衣捐物的号召,刘老师不仅把自己和老伴最好的衣被捐献出去,而且动员自己的子女也积极向灾区群众奉献爱心;一段时间,社会治安情况不好,盗抢案件频发,她就配合有关方面不分日夜的巡查在大街小巷;每逢重大节日,或是上级部署了新的中心工作,她总是跑来居委会,把墙报办的生动活泼、满满当当。特别是临近春节,她总不忘在黑板报上深情地写上一句:“祝全街父老乡亲新春快乐”,看到这具有官方色彩的祝福,金华路街的每位居民无不感到一股暖意荡漾在心头。
  刘老师——大家都习惯的以原有的职业称呼她,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地为党、为群众做着这些看似平常实则崇高的默默无闻的工作。毛泽东同志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贯地有益于人民。如果将这一观点拓展开去,我们或许可以说,一个有条件的人帮助他人并不难,难的是那些自身条件还很差仍然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人。刘老师正是这样为党的宗旨和理念教化出来的共产党员。
  常言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像小两口打架这样的闹心事,劝好了也未必落好,劝糟了更是两头得罪人。刘妈妈不信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个叫老五的青年,小两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就是不过安生日子,老五找到居委会,上来就要求开信打离婚,刘妈妈当即拦下,“信先不能开,你们的情况我了解,必须回去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再说。”转天,刘妈妈就找上门去,掰开揉碎的讲情说理,而且不止一次地上门做工作。因为在她看来,两口子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人心都是肉长的,小两口冷静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刘妈妈的真情感动了他们,两个人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刘老师以其灵魂工程师特有的职业才干和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弥合了不少背负伤痕的情感和濒临崩溃的婚姻。就像上面说到的老五小两口重归于好干上个体,做起了蔬菜生意,日子整的火火爆爆。然而,也正是人群的多层次和生活的多侧面,和孩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刘老师又遇上了不能不管的孩子间的事。一天,正在街头办事的刘老师看到在一所小学附近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手握半块砖头,正在拼命追打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同学。刘老师疾步向前,一把拽住了拿砖头的孩子,问清了所在年级、班别并自报家门说,我也是老师,你的班主任我认识。现在,你必须停止对那个同学的追打。小家伙被眼前这位陌生的老师“唬”住了。嘟囔道,他还踢我两脚呢。好,那我把他叫过来给你道歉。就这样,一场吉凶莫测的“战争”被刘妈妈平息了。从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区,少了一场纷扰,少了可能的血泊,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自不待言的和谐。
  行文至此,细心的读者一定会注意到,对于她,作者一会称老师,一会称妈妈,不错,对于这些称谓,她绝对都当之无愧。对学生,她就是老师;对孩子,她就是妈妈,特别是对那些顽童,她更是老师兼妈妈的双重身份和职责。当她侍奉自己96岁的母亲驾返瑶池的时候,恪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圭臬的刘妈妈又凸现了她为人儿女的又一重性格,患脑栓塞的罗老太太已经74岁了,老伴离世,形只影单,在两间小房中自己度日,精神压抑,生活不便。刘老师对老人家待如娘亲,自家倘有改善,有菜送菜,有饭送饭,素常时间,也常去看看。老太太若有身体不适,刘老师陪医送药,照顾的更是无微不至。与此同时,刘妈妈从自己参加亚利朗健身馆的活动中缓解了冠心病,便又介绍罗老太去参加了防病健身的体验治疗,老人走出了独居的小屋,融入了一个娱乐、学习、保健的集体。从而愁云为之一扫,精神为之一振,病痛为之缓解,神清气爽、春风拂面。刘老师与罗老太太这样的亲情关系,至今已经持续了近二十个春秋。老人家感激莫名,逢人即告:其实,我比刘老师大不了四、五岁,可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也比不上她哟。
  刘妈妈生于1939年,从懂事起就目睹了祖国山河破碎、家乡土地被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惨状,新中国的建立,使她坐在了明亮的教室里,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由于兄弟姐妹多,家里不能支持她走完那条孩子们渴盼的初中、高中、大学的理想之路。但学校组织也没有忘记这位曾经的校学生会主席,多次捧回三好学生奖状的好学生,一致推荐保送她读了师范学校,因为在这里可以免交学杂费,特别是在入学以后,她还按规定享受到了每月6元钱的人民助学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6元钱足以满足她每月伙食费的支出了。每当忆及这些,刘妈妈总是深情款款,心意拳拳。十回就有十回热泪盈眶,老人家激情难抑地说,没有党的关怀,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我的现在,有人说这样讲太缺少新意了,可是我就是要这样讲一辈子,中华民族最懂得感恩,也最讲究回报。怎么感恩?怎么回报?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就在我心中,人民群众就在我身旁,我想的就是每天都要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做点好事,这就是回报党,这就是回报人民。
  显然,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再用更多的文字剖析刘妈妈的精神境界,这质朴而又铿锵的语言已经立体地透析了一个古稀之龄的共产党员仰之弥高的伟大灵魂。同时,也精准全面地回答了一些同志对她身处困境却又无私奉献感到不解而提出的质疑。
  2009年,是人民共和国60华诞的大喜之年,比共和国整整年长10岁的刘妈妈满怀感恩之情,精神焕发地参加了天津老年艺术团,她参演的节目是京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华夏大剧院的盛装演出获得了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看着刘妈妈那彩霞般的拖地红裙,望着她那奕奕神采的幸福面庞,听着她那发自肺腑的声声颂歌,我眼前不禁浮现出那十四册金灿灿的证书上内容相同的一行文字:
  刘玉珍同志,您被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
  责任编辑:柯岩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

相关作品

回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