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4071
颗粒名称: 诗歌
分类号: I227
页数: 16
页码: 41-56
摘要: 本篇收录了《七里海四季歌》、《回归》、《南京古筝诗十首》等诗歌。
关键词: 诗歌 季刊 《七里海》

内容

回归
  一条路
  带走自己
  父亲悠长的目光被甩得很远
  岁月堆积如山
  我们不能跨越
  放飞乡心这不归林的鸟
  在生命的天空自由忧伤地盘旋
  乡恋只一纸揉皱的家信
  封面上歪扭地写着我的名字
  顶一头花白的头发
  羞怯地回归
  久远的梦碎成晶莹的泪
  湿透枕边不褪的痕
  浓浓的高梁酒
  喝不干记忆中母亲的哀叹
  繁庶的村庄寻找不变的乡音.
  一段古老的情
  在人生乐曲的终端成绝响
  风雨打透的生命正悄悄地拨响
  脆弱的心
  被穿透时空的柳笛声牢牢缠住
  在墙根下孩童幸福但陌生的欢笑里
  被温情地伤害
  南京古筝诗十首
  虚构的房子
  我的房子从一片废墟上升起
  月光倾泻
  建造房子的那个男人
  张开双臂
  许多窗
  把你镶嵌进去
  星星流溢出来
  它们在黑暗中
  浮起无散诱惑
  波光晃动
  你好奇地看过去
  那个男人
  微妙地注视着你
  掌心上捧着这间屋
  你不可以拒绝
  你不可以接受
  远处的伐木声
  昼夜响彻
  风漫过窗台
  传得很远
  一只胳膊搭在肩上
  你迟疑地低下头
  那个人继续说
  我还要在房子四周
  种些花草
  他说着,说着
  他的絮叨就像花草不知不觉地布满四周
  在冬天
  冬青的叶子会一直延续绿色
  当我们的孩子睁开眼睛就能够看到春天
  那时候
  再从山外搬运几车砖块来......
  一夜之间
  我可以拥有一座房子
  一夜之间
  还要为此改变习惯的生活
  你抬头望望天空
  天空多了星星
  地上多了间屋
  房子神秘地把你装进去
  安娜•卡列宁娜
  安娜,循着铁轨走下去
  长笛呼啸.
  奔驰着荒野的狼群
  枕木之上
  你的眼神一片安详
  像鱼儿放弃了挣扎
  安娜,循着铁轨走下去
  不堪重负的肩膊
  驮着乱石飞云
  车轮滚滚,碾碎的夜
  你的头颅贴近母亲的乳房
  婴儿般恬静
  安娜,循着铁轨走下去
  铁蹄之下
  你像一朵五月的杜鹃花
  梦中的村庄在哪里
  你更像一颗璀灿的流星
  穿透黑暗
  你的眼神
  望穿秋水
  一棵缀满忧伤的白杨树
  在白天黑夜睁着无数双寂寥的眼睛
  那么多滚滚发亮的雨水,蓄积了
  一年又一年。它们总找不到倾泻的机会
  被眼眶含住,一次次吞咽下去
  厌倦了所有带来词语的人。你饱满的唇
  一言不发。那个带走词语的人,留下了
  连绵的阴雨。止于眼眶的雨水啊
  年复一年
  让多少贴近面颊的桃花黯然神伤
  多少年后
  当有人说:“你的眼神可使钢铁折断
  你的心是一颗白杨树的心。”
  中秋的满月分明听见了
  背转身,躲进厚厚的云层
  偷偷地哭成一片汪洋
  最后的秋天
  这是最后一个秋天
  美好的记忆
  题记
  九月的东山
  一片枫叶
  都没红
  我的
  红帽子
  穿梭于林间
  你说:别失望了
  你是看不见那顶红帽子
  点燃了整个秋天
  晚霞落入山溪,我的白裙子
  倒映在水中直到紫色的山脉
  遗失在眼睛里。才突然
  发现:夜晚降临
  已远的钟声
  没有任何暗示
  纸上的光阴
  雨后,邮车和心脏在梧桐木下赶路
  一张便笺舒展翅膀从城南飞向城北
  纸里包着火
  小阁楼漫出灯光,一个侧影
  灯下读信,这便是我们最好的时光
  没有星星的夜晚天空也闪闪发亮
  最后来临的烛光让我们看不清字迹
  纸上的光阴可长可短,长的如40首
  写给某个人的诗歌,短的则像
  挥一挥衣袖
  —个人的夜
  人的记忆是一盒老磁带
  滋滋旋转在1999年的冬夜里
  “突然想放弃你”,一些缠绵的呓语
  我把它留在老屋的抽屉里
  静默地,我走向夜好像一个无助的孩子
  好像一个孩子我远远地望向家门
  钥匙丢了,我不敢敲门,我不愿意回家
  夜那样宽广深邃,我停留在一棵梧桐树下
  仿佛小说写到结局的最后那一部
  忘掉发生过的一切
  忘掉了我还是一个女人
  只知道夜霜寒露的冰冷和透骨
  夜真够漫长,我在夜的深处城市的后街
  望向高楼,望向一扇窗,漆黑一片
  我感到眼泪已彻底离开眼眶游离
  血管还原为一阵冬雨,又滴滴嗒嗒地落下
  我看见夜是病态的,除了黑没有星星照亮河水
  哦,一个人的夜
  我返回到1999年冬天的黑暗中
  再一次倾听许如芸如泣如诉地低低耳语
  夜的隐痛
  当遥远因为幸福近在咫尺
  一个声音多么亲切。我没哭
  夜却纵情地哭起来
  你说:“你的声音没有变
  口音也没变”
  那么多年,该忘记的
  我们都没忘
  错失的天空下,你知道
  荒草疯长了多少季
  无数个雨夜
  旧伤隐隐作痛
  一夜之间,它们迫不及待
  揭开创口,看
  血液涌出来
  在你的夜里
  我睁着双眼
  梦和醒着的距离,再远
  远不过白天隔着黑夜
  另外的过程
  一些词语,在广场上
  接受框子的挑剔和手指的点戳
  另一些词语避开众人的耳目
  钻进了纸条箱。它们走黑道
  灵巧地,逃过阳光的曝晒
  两架往来穿梭的纸飞机
  醉心于神秘的飞行。航线单一
  目的地明确
  都说蝴蝶飞不过沧海,这小纸条儿
  却瞒天过海,背负三言两拍的词句
  ——穿越南北极的时差
  疯狂热爱
  一队雁阵驾云飞行,天空辽阔
  你感受着冷暖,别离和重逢
  一如草木简单地死而复生
  箫声和新月在梦醒前玲珑退去
  你听见加速的心律参差不齐
  拥挤,挣扎,狂欢,破裂
  迸溅出清脆的潮汐和殷红的汁液
  从天而降的雨水纷纷逃离高处
  在河流永不停歇的漂泊中奔跑
  释放出一泻千里的快乐
  日子惴惴不安,墙壁安静纯白
  苦难深重来自体内的汹涌澎湃
  它们蓄意突围,像石榴籽一粒粒炸开
  而你将热爱它们的疯狂
  孤独者或幸福
  被刻意忽略的人,手持红酒
  享受幸福。你注意到雪地里
  那个忽略幽灵存在的人
  其实比你更孤独
  被刻意幸福的人,是孤独
  你害怕穿新衣独自走夜路
  可那个人的夜晚比白昼更刺目
  幸福是一朵野生的毒花
  在孤独者的胸腔内生长,丰满
  吮吸你越来越少的血液
  直到皮肤彻底干枯死亡
  能够体会到幸福的人,是孤独
  被光明忽略的人,体内一片明亮
  情到深处人孤独
  ——解读古筝的诗集《虚构的房子》
  松茂
  序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生活在枷锁之中。所以人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人是孤独的,诗人是孤独的,创作诗时的情境特殊的孤独,安于寂寞,甘于孤独才能深入进去,才能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以诗意独特的思惟标新立异,也可以说是孤标傲世。
  若有愤怒,倾于诗;若有忧患,寄予诗;若有爱,钟情于诗!
  诗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现象,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诗歌,诗是从口头文化开始的。诗记载了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我国从《诗经》的“风雅颂”到“楚辞“,从唐诗的鼎盛到宋词的婉约与豪放,直到今天的自由诗。
  诗是高雅的文化,诗意悠远,揭示生活内涵,指点人生迷津,抒发个人情绪,表现个人主张,忧患意识,爱与恨,可以说诗歌包罗万象。总之,一首好诗总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因而诗人是值得尊敬的。
  诗人能把感觉感知的现象,在理性的基础上融入真情,在他人无法表达的情况下,诗人通过诗的语言,通过语言载体进而深刻而有哲理地表现出来,就像一面旗帜,指引你前进。这种很重要的修养与才智,这种创作诗的能力不是人人与生俱来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永远以诗意的独特方式书写着她热爱的城市与生活。富有哲理情境的深刻思想,张扬民族之豪气,彰显爱国之情愫。
  所谓情到深处人孤独,而孤是与众不同的风格,独是独一无二的气质。
  — 南京古筝
  古筝:原籍无锡,现居南京。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创作,1992年出版《南京五人诗选》。作品散见于《雨花》、《青春》、《莫愁》、台湾《秋水诗刊》等,有作品收录在《南京新时期散文诗歌选》、《少女诗萃》等。
  南京古筝身材修长,人很清瘦,但气质高雅,微笑中流露着热情。那是一张诗人气息浓郁的脸,分明的棱角里透着智慧,双目透着精明神采。言谈举止,落落大方,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的确,古筝是一位具有古典美和现代美结合的很精致的才女。写诗不长时间就在金陵第一届诗歌节上获得了新秀奖,从而在南京诗坛崭露头角,成为南京市作协最小的会员。她善于在古典意境中营造她的诗歌气氛。她的诗歌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视角独特,富有个性语感。读之,如一列清泉,给人以滋心润肺的感觉。
  人的情感有时需要一种背景的衬托,月光和星星都是很古典的具象,比如古老的城墙,比如一朵小花,比如虚构的房子,在诗人情感的世界里,酿成了美好的意象。通过力透纸背的语言传导出来。诗人围绕着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索,融入真实的情感,将隐秘在心灵深处的激情自然流露,每一个字经她的纤手点化,似乎轻而易举地得以渲染,诗歌内涵的传神跃然纸上,可见诗人的才智与才情。
  我最早认识南京古筝,是她的诗从红袖网站上贴出来以后,之前对于她我并不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引我的眼球,发现她的诗作很独特,进而猜测诗人,想了解她,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也是诗作者,对于诗也是情有独钟,由于忙于长篇创作,几乎淡化了诗,然而,我一直在欣赏。尤其读到一首好诗,就像喝了一杯陈年老酒,给人一种他乡遇故交的感觉。
  年节以过,刚上班就接到了古筝赠我的诗集《虚构的房子》。诗集制作很精美,不同时期的照片也衬托了诗人的性格与气质。我曾在秦淮河与她会面时,就答应她,俟诗集出版后我会写篇评论。现在她的诗集摆在我的案前很长时间了,我反复读过,每一次读后都有不同的收获与感觉。既然答应了美丽的诗人就得写出评论。但是,我答应的有些草率,我发现这个诗人的诗评不是那么好写的。一是担心曲解了诗人,二是让我思想法无定法,三是我的评论能力有限。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不能久坐,可以站着看书,但不能站着打字。无论如何,也得写出我的感觉与理解,因为读她的诗常常让我激动不已。
  诗集分五个部分,收录了古筝不同年代所创作的部分诗作。第一部分是虚构的一组,列为篇首的是《虚构的房子》:“我的房子从一片废墟上升起\月光倾泻\建造房子的那个男人\张开双臂\许多窗\把你镶嵌进去\星星流溢出来它们在黑暗中\浮起无数诱惑\波光晃动\你好奇地看过去\那个男人\微妙地注视着你\掌心上捧着这间屋\你不可以拒绝\你不可以接受\远处的伐木声\昼夜响彻\风漫过窗台\传得很远\一只胳膊搭在肩上\你迟疑地低下头\那个人继续说\我还要在房子四周\种些花草\他说着\说着\他的絮叨就像花草不知不觉地布满四周\在冬天\冬青的叶子会一直延续绿色\当我们的孩子睁开眼睛就能够看到春天\那时候\再从山外搬运几车砖块来……\一夜之间\我可以拥有一座房子\一夜之间\还要为此改变习惯的生活\你抬头望望天空\天空多了星星\地上多了间屋\房子神秘地把你装进去\”
  我感觉这首诗反映的是诗人的独立意识,也可以说是女权主义者。诗中的人物面对房子心理反应出复杂的心声,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与他(她)人的对话:男人说:你不可以拒绝。作者对她的朋友说:你不可以接受。诗的前半部分意象深幽、具象明显,但哲理很隐蔽,你得从诗中慢慢体会,反复品味。作者在此作中变换多个角色,后半部较明显地慨括了一种社会现象,有些人难以抵挡物欲的诱惑,进而就被装进房子。
  房子因为是人的需求和物欲从而升华一个高度来审视。内容丰富多彩,思绪却千变万化。古筝的探索是积极向上的,能够把所爱所思通过诗展示诗人的思想。
  你可以理解是一首爱情诗,哲理诗,甚至有一种清醒的感叹。惋惜着什么,那种庸常的生活,表面上很幸福,当一个没有爱情而生活着的人,她的幸福的全部意义又在哪里?
  南京古筝的诗体现着人文关怀、独立意识、忧患意识。诗是贴近现实生活的,诗不是无病呻吟,更不是空泛的长吁短叹。
  诗的内涵与张力,反应的时事、人情、爱情、生活等,尽管形式各异,风格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诗来源于生活,诗的诗意来源于诗人对世界、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而不是来源词汇的堆积和简单的句式分行。
  我们仰目李白的浪漫,丰富的想象;我们同情杜甫的遭遇,但他的诗意在关注低层民间的疾苦,从中也会欣赏到美。事实上,美到处都有,只是诗人发现得独特,反应及时,内核深刻,思考深奥。任何事物都蕴含着诗意,无论什么,诗意存在而且是存在普通的事物中,而不是在空泛的言之无物。
  —道风景
  “当爱情抚摸我的夜晚时,温暖而无声,发出粉红色的光芒不管是《虚构的情人》,还是《失眠季节》。应该承认,不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唯美主义是她一生的追求。句式的唯美、情感的唯美,哲理的唯美,甚至是残缺的美。当然,古筝的诗还蕴含一种冷艳的美,诗歌表达着诗人的自信、独立而任性的女性宣言,诗人在自信与任性中,蕴含着一种意境的延伸,幽雅的、清淡的、忧郁的、忧患的思想感情。《摇啊摇》:“渔舟唱晚\橘子红的江水\把晚霞渲染的五彩缤纷\一叶小舟\剪风荡漾\这吱呀的橹声,将整夜响彻\漫过船舱,漫过窗台\为星空催眠\佛祖说:千年修得同船渡\我摇啊摇,从前世摇到今生\”
  我想引用的诗太多了,我们逐是听听诗人自己的心声吧。尤其她与诗人洪烛的对话更能体现诗人的心理历程和思想历程以及她对诗意理解的情感历程。
  据古筝讲,她曾在创作多年的诗歌之后,其中有一段时间,彻底中断了诗歌创作。但是,她并没有割断诗情。她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留连在经典作品之中,通过大量的阅读中外的诗歌,不仅开阔了视野,并让她对诗歌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和认知。谦逊地说,感觉到我那些早期的作品在技巧上确实太幼稚了,甚至可以用一览无遗来形容也不过分,后来我个人也觉得越写下去越艰难,潜意识中开始有放弃诗歌的意念。
  作为诗的评论者,我不认为她想放弃,而是面临困惑,开始了她的寻找,她的探索,当然,可以从经典中吸取营养,也可以说“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古筝:诗歌确实是需要在生活中沉淀后,然后厚积薄发,才能爆发出潜在的能量和熊熊的火焰。我在想像海子这样的诗人,他作为一个完全为心灵写纯粹的诗歌,对生活太理想化了,其他的都忽略不存在,那么外面的大环境的改变,必将会对他造成致命的打击。作为一个诗人,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诗人,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那么谋生对于他来说也该和普通人同样重要的。你也该以生活为根基,融入生活的精彩和杂乱中,这种生活酸甜苦辣的感受才能让你的诗歌和生命更丰富多彩。
  那就是追求一种力量美,把生命中的领悟,融会贯通到字里行间。虽然也通过一些意象来达到传递,但它里面隐含了较深的内涵,它不单纯是表象的,肤浅的一种词语的堆积,一种那样的东西。因为这些和你后来的生活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你一些事物的理解和剖析,和一种感悟都渗透到你的作品中,它们不是刻意的,而是水到渠成,自然的流泻出来。就是说你到了一定的年龄后,你在各种经历的磨砺和挫折中成熟起来,同时带动你的作品成熟起来。而且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剩下来是很多时间你在思考和反省,确实是这样的。虽然时间的流逝,使你失去了青春,却在返回时收获了一个成熟的秋天,再像返老还童一样,你突然进入你诗歌的第二春。所以他的诗歌就变得厚重起来。不会像以前那样仅仅停留在诗歌的表面,完全追求唯美,一种直白的,情感单线条的东西,以前他确实是这样的。
  洪烛: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你又超越了你自己。当然,你超越了你自己诗歌的出路该在哪里寻求发展和创新?不过我是从来不跟风,随便外面各种流派闹得怎样纷纷扬扬,我最多只是一个怀有好奇心的看众。
  古筝:纵观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走过的道路,包括朦胧诗、新生代、口语、下半身等。现在回过头来看,从传统到先锋之间是一条真正的道路。以前那么多的诗人过去了,他们每个人留下了什么?大家都可以审视一下,什么东西最后才能留下来。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流传下来了,还包括北岛的《回答》,就是说必须要有经典之作,诗人和诗歌都需要沉淀。我觉得,现在是诗人他太浮躁了,他在这种浮躁的环境中沉不下来。他想的就是怎样去炒作,快速成名,期望有一条成功的捷径。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他更多的时间和功夫是消耗在诗歌之外了,他也无法写出经典作品来。在心态上,就是说诗人的心态出问题了。他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学那些演艺圈的明星大肆炒作自己,就是说现在的诗人也在干这样的事情,而且它考虑一个市场化的问题,诗人已经和纯洁不能划等号了。(但我认为纯洁的诗人还是有的)
  古筝:有不少人就认为我刚才谈到的那些才是诗歌的美,其实我觉得这就进入了一个审美的误区。其实,审视心灵或者重塑心灵也是一种美,它不是表面的,文字上的这种美。
  古筝:我觉得男性诗人和女性诗人,写作的角度也不一样。
  洪烛:因为男性诗人还是比较注重客观世界的,而女性诗人应该更注重内心世界的。古筝:女性诗人在感性上有着优势。
  进入新的世纪,当她辍笔近十年后,再次拿起笔,重新开始写作的时候,她的诗歌更多关注寻找人生价值,生命本身的力量和对死亡神秘的探索,作品也变得厚重而具有力度。这些年,她的阅读是必要的,也是充分武装自己必经的一段长长的思考。她并不是急功近利,而是厚积薄发。
  古筝的诗歌创作是脚踏实地的,创作出一首首令人惊慕的诗作。尤其近两年的作品,古筝在寻找着一种对自己的突破。也许正是她一种自觉写作的体现。开始将生命中的顿悟,.融会贯通到字里行间。时光的流逝,使她失去了青春,却在返回时,让她的诗歌收获了一个成熟的秋天。
  在《宠爱》这首诗里,诗人描写了夜晚里的两个恋人,相拥在一起,仰望着星空,女子幸福地依偎着恋人,一句“你去摘那颗星”和“一夜之间/开遍洛阳”,便使一位任性而又痴情的女子跃然纸上。
  古筝有意识地从古典诗词中吸收营养,大量地和继承了传统诗歌的精华,她的诗淡远恬静、空灵隽秀,往往留下想象的空间,让阅读者遨游在她的诗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
  诗的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读她的诗集,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从容冷静的思想光辉。
  诗人知道,永远的美景会带来永远的激情,只是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来的是精彩的诗篇。诗人运用比喻,暗喻,将荡漾自己心头的情思升华,信手让人引起情感的共鸣,甚至她对古城墙的追思,字里行间那淡淡愁情,那绚烂如虹的梦揉碎一段历史让你激情荡漾,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唱着她心底的歌。
  纵观诗集,诗人的心境,浸润着古典美,古典的意境,古典的情绪,古典的深化:这样的诗歌,读来总会有一种让人怜惜之感,心隐隐的痛着,急于探寻写诗的女子内心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伤痛,却又让人望而止步。“像你,又不是你”这么的犹豫,又这么的果敢,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隐忍罢?于是,在这座虚构的房子里,你迷失了,我也迷失……但是建造这座房子的人始终清醒着。在她的诗中,她总会有意无意中用“我们”这个代名词,从而在你我不经意间,就被她所建造出的所有美丽、忧伤或是虚无、真实等等牵着思绪,一直的走下去。这座房子的钥匙找不到了,古筝在诗集中多次提起这把遗失的钥匙,还有那张隐藏的红唇,于无数个黑夜与秋天里来来往往,这部诗集便在你我整个失眠的季节中,生根并发芽。
  我之所以引用诗友的评论之语,因为他们太了解古筝了,南京的确是出诗人的地方。
  无法克隆
  是的,古筝的诗是无法克隆的,因为她树立了自己的旗帜。《虚构的房子》是古筝近两年诗歌创作的一个总结,通过这本诗集,她将她的整个世界展现给了读者。
  在这部诗集的序言中,著名诗人烘烛曾说过:“古筝的诗之所以容易唤起我的感动,在于她是把诗看得很神圣的前提下写出来的,首先已感动了她自己。因而,绝少“废品”。她不仅坚持着诗歌,还坚持着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这么些年过去了,她的诗歌既不是“知识分子”流派的,又不是“民间”风格的,更不是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它还是她自己的……人数越多的诗歌流派,越令我怀疑:其诗风要么是太容易模仿了,要么是太容易被模仿了,缺乏必要的难度。一个诗人,做到拒绝仿效别人,是容易的;做到令别人无法仿效,则太难了。”在读完这部诗集后,掩卷而思,古筝的诗歌风格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让别人无法仿效,这与始终贯穿于她诗歌中的那种构建在知识与理性上的充分“自信”是分不开的。
  应该说,在她看似清淡的创作态度里,我感觉她推崇的是诗的神圣。她说:“一直以来我认为诗歌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如阳春白雪、如歌剧、如象牙塔尖。就算流落民间成为歌谣,也清丽、也优雅,也可歌可吟。”
  是的,我浏览过她的诗歌,今天终于写出了一篇诗评。我发现,面对她的诗我的话软弱无力,应该如果评估她诗作的位置?怎样评价更贴切?我说不好,怎样才能很好地理解她的创作理念,如果误解甚至曲解了诗人的思想,那才是罪过。
  南京古筝的诗意的美学理念集中体现形式是独特的,也是让人无法复制的,更是以自身的修养与独特视角审慎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南京古筝的诗意美学理念集中体现形式:是在现代诗歌创作现象的美学演变与美学追求中,独出心裁和独辟溪径。她具有文学艺术的特质,不是单纯的记录历史抑或认知某项事件,而是哲理的深遂与给读者留下想象的内涵。美的形式借助情感意象的延伸,把精彩的历史,悟性的思想,真实深刻又真诚的美,以自身的语调与语感能力,不动声色的表现出来。
  美不仅仅是文艺追求的目标和审美追求,而是人的需要和精神发展的基本需求,也包括社会需求、精神需求。因而她俯视诗坛的情意淡淡然,认识的独特,表现与实践真善美的诗句让你感知,让你回味,让你爱不释卷,这就
  是诗人提供给我们的空间美,美的本质便是真善美高级精神需求。美的使者应该是发现美、提供美、创作美,让人们享受到美。
  真是客观性的,善是现实性的,美具有自由性和超越性,当然还有主观性和无目的目的性,无理性的合理性,现实的补偿和形式上的征服和超越。不是顺着感觉走而媚俗,美感与快感,美感的综合性从形式到内涵,从价值到情感,从现实到意义。
  痛感的美,有震憾、震惊、警醒和刺激。复杂的美是很难的,难为难得难忘,内容丰富,结构庞大精巧,语言多变,文化底蕴深刻。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细致观察体验,从诗句诗意的细节上体现整体的美,理想的美。一如情爱画廊中新的风景,美丽的表现,精彩的表现,精确的表现。从而从她情感世界的表现形式与情感理性的基础上,拥有实践的动力,产生意象延伸的形象的美、激情的美、自然的美、思想的美、境界的美。情感是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然。拒绝盲目性,她在科学地研究人,研究人的群体性,用哲理的诗句研究人的本质。
  我们知道:生物科学研究的是身体;心理学研究人的情绪;社会学研究人的组织形式和行为模式;文学研究人的动因;动机和动力,本能和观念,诗人研究人的情感和思想。透彻地理解人、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体验感动和感染别人。敏感和大度可能使诗人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古筝让我想到了很多,她严谨的创作态度,营造的诗意世界,在六朝古都,在江南水乡一如一股清澈的流水,静静地流着,唱着自己的歌,滋润着那片神秘的风景区,生长出永恒的芬芳。的确,南京是出诗人的地方。
  “古筝的诗之所以容易唤起我的感动,在于她是把诗看得很神圣的前提下写出来的,首先已感动了她自己。因而,绝少“废品”。她不仅坚持着诗歌,还坚持着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这么些年过去,她的诗歌既不是“知识分子”流派的,又不是“民间“风格的,更不是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它还是她自己的。她应该为之感到骄傲还是遗憾?相对于流派林立、争论激烈的诗坛,她更乐意保持一种“票友心态”。因为诗不属于热闹,而属于宁静。
  诗的意义,不在于共性,而在于个性。艺术可以划分群落或派别,而诗比艺术更高明之处,正在于:每个诗人都应该自成一派,有独立的审美体系。人数越多的诗歌流派,越令我怀疑:其诗风要么是太容易模仿了,要么是太容易被模仿了,缺乏必要的难度。一个诗人,做到拒绝仿效别人,是容易的;做到令别人无法仿效,则太难了。相比而言,我更关注诗坛上“孤独的人”或“多余的人”。譬如女诗人古筝。她是无法复制的,因而不可多得。”
  “她对诗的热爱以及独特见解,都令我刮目相看——古筝的诗使我想了很多,说了也不少。或许说得有点抽象,但你读一读古筝的诗集就全明白了。”
  尾声
  诚然,在文学创作与寻觅的海洋里,独自驾驭一叶扁舟。她是那样的怡然自得,南京美不美?南京很美。过去和现在,城市建筑与临水而居,尤其秦淮河。其实,给我的感觉,山水再美丽也没有人美丽。
  我想说:活着是美丽的。创作诗的诗人是美丽的。为了理想,幸福的为艺术也为人生那才最美丽!
  我相信:诗不会消亡。但诗的形式会变,这是时代与人们审美情趣的精神需要。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诗歌。
  我想说:古筝的诗作细腻而不媚俗,清新而恬淡,幽静而意远,读来一如他乡遇故交,轻描淡写的几笔,勾勒出一个人,或一个画面,都让人暇想不断。甚至简单的一两句便能引起深思,可见诗人标新立异的功力。
  道可道,非常道;诗可诗,非常诗。
  古筝的诗真的很独特,希望在创作大气度诗的方面,应该心胸更博大,气势更恢宏,给人以震憾。我想随着她创作的不断深入,不断总结经验,她的作品也一定会越来越好,一定会赢来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
  真诚的期待着,并祝愿南京古筝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歌精品。让人们享受着诗意的芬芳,为人生更为艺术。
  夜宿
  偶感
  董学昆
  夜宿梨木台,
  清泉洗尘埃,
  石庭品香茗,
  浮生逸闲轻。
  咫尺清东陵,
  几里外黄崖,
  当年雄关石,
  今落百姓家。
  青云浮明月,
  秋雨沐酣蝉,
  经年多少事,
  如梦似忘然。
  山路多弯壑,
  涧水亦复折,
  若存君子志,
  何辨苦与乐!
  阿吾诗八首
  紫蟹
  七下八上的经历
  让你命运多舛
  尽管多留几手
  横行霸道的传闻
  也脱不掉你身上
  坚而硬的壳
  几汪浅水
  蜗然而居
  一生混于泥泞
  哪会不留下爬行的印记
  父辈不会告诉你什么
  他们因食肉的习性
  早已身陷囹圄
  父辈这面镜子
  照到现在
  才让你一有风吹草动
  便落荒而逃
  终身伴于惊悸
  馋于肉的美味
  本不是大错
  却不知自身的味美
  已被人类觊觎已久
  没有泪水
  泪水早被生活淹没
  只有倔强
  身躯匍匐于大地
  骨子里藏着许多话
  除了嘟囔几个泡泡
  不会说得更多
  在垂钓者眼中
  你早已是一块很亮的招牌
  看到你旧习不改
  被钓挂上岸
  我这把饱经风霜的老骨头
  站在一旁,怨恨交加
  不敢与你握手
  我怕痛彻一生
  这片苇海
  看一锥芦芽
  以顶破冰碴的毅力
  跃入春天
  你——这片苇海
  便从此揉亮了惺松的睡眼
  不眨的睫毛里
  盈满绿意
  许多记忆
  如眼前这汪春水
  青嫩鲜翠
  漫过时间的堤坎
  再睹茂密葳蕤的颜容
  我就像一尾游弋的鱼
  在你的面前
  浓来淡去
  季节的变换已成一种哀怨
  城里的孩子
  水鸟般翔来
  叽叽喳喳
  栖息于一片茫然
  而你,心的原野
  拔节声茁然而长
  攀援于每一根茎络
  终成生命里的一道风景
  在我眼里
  心多宽,海就多大
  许多茂盛的故事
  早如一捆捆成熟的芦苇
  被贩卖得很远
  春天,每一个走近你的人
  不管在外漂泊多年都是你丛生的孩子
  根,与你水天相连只要拥之入怀充满缠绵爱意
  那贪婪吮吸苇香的声音
  就是为你生命的伴唱
  蝉之思
  蝉的叫声,在夏的午后
  一声紧似一声像疾驶的消防车
  鸣彻长空
  几片树叶
  已无法遮挡太阳的长舌
  舔舐蝉的喉咙
  嘶哑声,一阵高过一阵
  仿佛这年月
  到处都是火情
  在没有绿荫的街上
  踽踽而行
  把袒露的身心背入行囊
  在炽烈的阳光下
  仍感到火辣辣的疼
  纵火者总是藏匿于背后
  这一点,蝉和我可以相互作右
  而此时,跑丢的那缕春风
  在我们需要你的时候
  你又在哪里煽情
  我也闹不清
  手持两柄利刃的螳螂
  螳螂背后觊觎已久的黄雀
  黄雀背后的那把弹弓
  以及高举弹弓瞄准的那个家伙
  到底谁是真正的元凶
  在烦而燥的季节里
  太阳正哧哧地喷着火星
  呐喊已无济于事
  能找个地方歇脚
  就是很高级的生命享受
  只待秋风袭来
  哪怕落叶飘尽
  成为高挂在树杈上的蛹
  被拾荒者折下,送进药铺
  我们也是一付良药
  足以令人清醒
  七里海:深秋意象
  高拱的芦苇
  打着趔趄
  点点漩涡,搅凉水面
  水鸟们,跃而飞之
  他们不再留恋
  冰冷而多皱的老脸
  几尾鱼儿,沉于水深
  佯装美丽地游弋
  星宿,张着月牙儿的嘴
  垂涎万丈
  多次从梦中醒来
  芦苇,正与秋风密谋
  用他们智慧的头颅
  如何飘落一场大雪
  深秋
  当风像镐头一样
  沿路刨来
  我们便如一株株萝卜
  头顶满头枯发
  走进了秋
  深秋是一方大而深的萝卜
  埋在里头
  再辛辣的一生
  也性格全无
  仰头望一眼
  浓浓的雾,已落地为霜
  透过薄薄的皮肤
  风会摸到我们寒冷的骨头
  就像骨头一样吧
  把忘记曾经满身血肉的
  经历,一层一层地码好
  藏匿于秋的深处
  待捱过这个冬天
  咬春的人们品尝起来
  一定会感到清脆爽口
  暮秋,一棵老去的向日葵
  祖祖辈辈崇尚太阳
  从含苞待放的那一天起
  就每天从早到晚
  一刻不停地
  仰视太阳的轨迹
  除非阴天
  除非雨之手无情地遮掩
  除非风之舌狠狠地舔舐
  从未泯灭过心中的美丽
  是不是对阳光贪得无厌的家伙
  总会很快地老去
  暮色像一块橡皮
  正以它荒凉的面额
  假惺惺地利用着夕阳的余晖
  擦拭着抚慰着
  一棵已转过身去
  低头不语的向日葵
  背负着背叛太阳的罪名
  惊恐着融入黑夜的惊悸
  辉煌之后的静默
  正一点一滴地穿透
  凭生的经历
  曾成功躲避过老喜鹊的啄食
  也从不理睬闲人说客茶余饭后的鄙夷
  可时光竟噼噼叭叭地剥落
  成熟的资历
  饱满的思想
  再也堆不就一副昂首挺胸的身躯
  暮秋,一棵老去的向日葵
  牙咬着牙,昂扬地说
  只要根须还在
  即使失去头颅
  孤零零地站成一棵光杆
  也能指挥千军万马
  为蓄势待发的子孙
  打好旗语
  我是梯子你是藤
  我是梯子你是藤
  我俩根植于同一块土地
  不同的秉性不同的背景
  却有着相似的人生
  我是梯子
  嵌进脚下的这块泥土
  才会有挺立的一生
  而你依物而生
  多有攀爬的本领
  叶子作为你的翅膀
  可以对天作证
  我说,登天不易
  你让我看你的抓痕
  狂想天也被你抓出一个窟窿
  告诉我,顺着窟窿逃出去
  你我就会重生
  我让你看昏黄的午后
  只蝙蝠从高处跌落
  你说你已摸入我的筋骨
  咋摔也不会感觉到疼
  我说,我是梯子
  ——血肉结成的梯子
  爬上去,只能登高望远
  看远处天空的那张老脸
  是否依旧狰狞
  颤悠悠走好自己的路吧
  不管脚下是否泥泞
  雨正下着
  闪电之后会有雷声
  你说,总有一天
  你会作别苍天孤寂的面孔
  灵魂历遍登攀
  即使远方的月亮
  只留下一弯源泉
  也会滋润着你
  抵达天边
  我是梯子你是藤
  我俩兄弟般站在一起
  你跃动的翅膀
  渐渐收拢起我一身血肉
  让我一同与死亡抗争
  哪怕孤零零地剩下一堆骨头
  也要擎起高尚的信念
  直面苍天
  为吱吱作痛的大地
  大雪如期而至
  寒风突起,天空如
  一只迟归的倦鸟
  扑打起翅膀,惊恐于
  纷纷飘落的羽翼——
  一场大雪如期而至
  心的门窗紧闭
  拒绝一切关于冬天的童话
  只有唏嘘的风声,慢条斯理地
  讲述荡气回肠的故事
  我如一壶温烫的烧酒
  端坐在老家的炕头上
  闻着浓浓的麦香和朗朗的笑
  想象洁白如雪的云
  如何裹盖起一垛草料
  刚刚睡醒的老牛
  如何咬牙切齿地咀嚼今生的辛劳
  远处衣着单薄的稻草人
  如何叼着寒风的歌
  用哭腔取暖
  恍惚间,田野抱着厚厚的衣服沿路走来
  板着冰冷的面孔,告诫我:
  ——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对付冬天的最佳方式就是咬紧牙关
  冥冥中,我暗暗劝慰自己
  只要心中栽下一团不动声色的火种
  并以一坛金黄的烧酒浇灌
  飞雪定会渐渐远离我的头颅
  这个季节就变得足够温暖
  七里海四季歌
  韩凤玲
  春
  你像绿宝石一样,
  莹莹绿叶片片向上。
  春天是爱的摇篮,
  你是摇篮里的希望。
  春雷春雨催你奋进,
  春风摇曳你的梦想。
  春湖绿水梦中荡漾,
  秀丽景色无限风光。
  夏
  夏天的你穿上盛装,
  一片绿叶是一个爱的工厂。
  你像一位十八岁的姑娘,
  一波碧水是你透彻的心房。
  烈日下你娇羞的模样,
  像是出嫁前的新娘。
  夏日是创造丰收的季节,
  酷暑里一片繁盛景象。
  秋
  你的盛装开始变黄,
  秋月下你黯然神伤。
  白色的苇花吐出希望,
  委托秋风带到远方。
  秋风扫叶叶泣声响,
  面上点点秋雨凉.。
  秋丰时节凄凉景象,
  赞秋悲秋秋思飞扬。
  冬
  枯黄的脊背晒冬阳,
  繁华过后一派荒凉。
  青女跳舞北风歌唱,
  白雪覆盖你进入梦乡。
  你像睡美人一样,
  睡梦中把春天畅想。
  银装素褰魅力依然,
  环抱冰湖把春遥望。

知识出处

七里海

《七里海》

《七里海》文学季刊共分为44期,刊物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繁荣地方文学创作,为宁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服务。刊物突出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亮点,宁河经济发展的窗口,文学创作者展示才华的平台。火热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