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轶闻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化》
期刊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881
颗粒名称:
轶闻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3
页码:
15-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轶闻传说的情况。其中包括采蘑菇的姑嫂等。
关键词:
宁河区
非遗传承
文化
内容
采蘑菇的姑嫂
刘树芳
从前,在华北平原的七里海,有这样一个传说。
无边无际七里海芦苇滩里,长着一种又大又好吃的苇蘑菇,能解饥荒,晒干还能卖钱贴补家用。于是,周边的村民们经常三五成群,结伴去芦苇荡里面采蘑菇。
有一户人家里,只有公公婆婆和姑嫂——从山东过来的半路上,嫂子的男人被抓壮丁了。到了七里海边,这家人不知道该住哪里去。幸好,在附近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是从山东移民过来的,于是就有好心人,让他们一家子住在没人住的空房子里。从此,她们也就成为了这个村里的村民。
可是没过多久,她们身上带的钱和粮食就花用没了。眼瞅着做饭该没米下锅了,一家人怎么活下去呢?姑嫂年轻,节衣缩食还可以忍着,可身体都不怎么好的公公婆婆,又怎能熬得过去呢。
这天,天还没亮,姑嫂俩便商量着去挣钱买粮食吃的办法。思前想后,姑嫂俩决定还是先在村口集合,和村里人结伴去七里海里采蘑菇解决眼下的难题。
刚开始的几天里还不错,在外围能采摘到蘑菇,蘑菇长得比苇荡深处得小些,却比较密集。大家有说有笑地就把蘑菇采回家,不但能糊口饭吃,还可以卖俩钱。姑嫂俩手脚快,又不怕受累,每次她们采的蘑菇都比别人家的多。
时间长了,周边的蘑菇几乎都被人采光了,人们不得不向芦苇荡的深处进军,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危险系数。芦苇荡深处多有暗沟和沼泽,常常有意外发生。
有一天,有位村民为采大一点的蘑菇,就大胆地走进了芦苇荡深处,正巧踏进沼泽地,差点陷进去,幸好周围有一起来的村里人,他一叫喊,大伙奔过去把他拽上来,才总算捡回一条命。从那以后,人们觉得家里有吃的就行了,不能为此把命搭上,去采蘑菇的人就一天比一天少了。
这天早上,去采蘑菇的人,加上姑嫂俩只有4个人,而且那两个人看到去的人少,当时就打了退堂鼓,也转身回家不去了。
“咱们也回家吧!”嫂子虽然对小姑子这样说,心里却有了打算。她想骗小姑子回家,照顾公公婆婆,然后她自己再偷偷出来,一个人进芦苇荡采蘑菇去。凭过来的经验,她相信自己只要多加小心,进苇荡深处去采蘑菇不会出什么意外,小姑子毕竟还小,性子急,手脚虽快却毛糙,万一在里面出点啥事,她这做嫂子的没法向公婆交待。
不料,小姑子当时就拒绝说:“我不回,要回你回。这些天收蘑菇的价钱高,我还想去多采点,咱们过冬的粮食就够吃的了。”说着,小姑子也不管嫂子愿不愿意,拔腿就走。嫂子见状,只好跟在小姑子后面,边走边咛嘱小姑子不能大意要多留神。
听着嫂子喋喋不休地劝告,小姑子心里有些不服气,心想,哪天不是我采的蘑菇多呀!再说我有几次往深处试探了,不也安全无恙吗?她嫌嫂子唠叨,就想办法要支开嫂子。
于是,小姑子说:“嫂子,两人凑在一起采得慢,不如咱们朝不同方向走,一人走一百步再原路返回来碰头,直到蘑菇篮子采满,咱们就一起回家。”嫂子见小姑子说得很坚决,就只好按照小姑子说的,自己选择了朝西的方向。望着向北走去的小姑子,她有些不放心,一步一回头地朝西走了一百步,大概是以前有人来过,所以只采了多半篮子蘑菇。但因为惦记着小姑,心里总不踏实。
当她匆匆返回原地,没有见到小姑,就向北多走了十几步,也不见小姑的人影,她就着急地喊了起来。可是,几乎喊破嗓子,也没有听见回音。这下可把嫂子给急坏了,她顺着小姑采蘑菇的方向寻找,一边左右张望把芦苇划拉出声响一边大声叫喊“姑姑——姑姑——……”可是,芦苇荡里只有水鸟和蛙鸣的声音,没有一点别的动静。嫂子在芦苇荡里转了两天两夜,还是没有见到小姑的影子。
第三天,天黑之前,嫂子急匆匆地跑回家里。她想,万一顽皮的小姑,自己已经回来了呢!话说婆婆不见姑嫂俩回家,就派公公去村口打听。他们打听到,村里那天只有她们姑嫂俩去了芦苇荡。四处求人去寻找,回来的人说,连个人影都没有。公婆俩真是又着急又上火,老太太一下子病得卧床不起,因为儿子被抓壮丁没有音讯,有去无回,闺女再有个闪失,一家子就没法活儿了。
疲倦的嫂子跌跌撞撞还没进门,就哑着嗓子叫喊小姑。公婆俩看见儿媳一人回来喊小姑,便知大事不好,赶忙问,小姑怎么没和她一起回来。
嫂子把芦苇荡的经过复述一遍,婆婆听完一下子哭了起来,埋怨嫂子说,是她嫌弃这一家子累赘,故意把小姑丢在芦苇荡里不管死活,然后好找人家嫁了。没容嫂子分辩,婆婆一口气没上来,竟然撒手人寰。
公公见老伴死了,认为嫂子是个丧门星,一下子气红了眼,不由分说,抄起拐棍,就朝嫂子的脑袋打了过去。嫂子真是又悔又愧又委屈。悔的是不该和小姑分开;愧的是没有尽好孝道,对不起一家老小;委屈的是自己为这个家付出的一片苦心,却没能得到理解。她一口气跑到七里海的芦苇荡里,她要找到小姑,一定要把小姑子找回来。“姑姑——姑姑——”在芦苇荡里,嫂子喊了不知多久,直到嗓子喊不出声音了,泪水都哭干了。
小姑究竟在哪里?原来姑嫂俩分开后,小姑并没朝自己说的方向走,而是钻到了另外一个方向的水汪子那边去了。
小姑曾到过那水汪子的边上采到过比较大的蘑菇,于是就想到如果去那个水汪子深处,一定能够采到大一点蘑菇,而且一定会比嫂子采的多。没成想,却直接掉进了泥潭里,越着急往外爬,深陷的速度越快,最后连盛蘑菇的篮子都被水吞没了。
小姑淹死了。但可怜的嫂子,还在茫茫的芦苇荡里一直寻找着她。找不到小姑,嫂子不敢回家,她怕公公打她,更害怕她的男人回来也不会原谅她。
为了寻找小姑子,嫂子最后也被困死在芦苇荡里。据说嫂子死后变成了一只小鸟,时常扑闪着翅膀,盘旋在七里海芦苇荡的上空,凄婉地呼唤着:“姑姑——姑姑——……”
不知过去了多少年,每逢到了春夏交接麦收时节,有一种小鸟就会盘旋在七里海周边的芦苇荡里,发出凄惨的叫声。人们说,那是嫂子又去寻找她的小姑了。
“布谷——布谷——”“姑姑——姑姑——”
知识出处
《宁河文化》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文化的情况。内容包括乡村锣鼓、风物掌故、服务广场、艺术长廊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