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北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208
颗粒名称: 上北楼
分类号: K292.1
页数: 4
页码: 8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65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一支由24人组成的工作队进驻北楼大队,经过半个多月时间选择了15个“根子”户和30名积极分子参加了三级干部会。他们根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发动群众,揭开了“阶级斗争”的盖子,掌握了大量所谓四不清问题。随后,他们对94名干部进行工作并封库封账。在清经济基本结束之前,他们组织干部群众进行“三定三允许”工作,对经济问题实行减、缓、免政策,并进行复议。接着开始清政治工作,先是动员大会,之后教育干部提高认识,和群众一道,把锋芒对准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他们的幕后人”,之后对他们开展了“说理斗争”。在斗争中,坚持要文斗,不要武斗,清政治与复议阶级成份、评定四类分子穿插进行。最后,他们进行了党的建设工作,并制定了劳动定额管理、财务管理、民主管理、干部工分补贴等规章制度。这样北楼村终于暂时稳定下来,开始了新的生产生活。
关键词: 宁河县 王海臣 北楼

内容

1965年1月30日(腊月二十八),我们24人在队长带领下,进驻北楼大队。分团临时通知放假5天回家过年,我们连夜回了宁河,正月初四就回到了北楼开始工作。
  北楼村坐落在东淀洼,周围是芦苇荡,是个水乡村落。有8个生产队,300户人家,也是四类队。我们根据石沟的经验,经过半个多月时间,选定了15个“根子”户,同时选定了30名积极分子参加了分团召开的三级干部会。
  学习《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即(二十三条)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很快揭开了“阶级斗争”的盖子,掌握了大量所谓四不清问题。2月下旬开始,我们以“说服教育,洗手洗澡,轻装上阵,团结对敌”16字方针,开始对台上台下94名干部进行工作,同时封库封账。2月22日听了总团领导报告后,有多吃多占、贪污行为的20多人交代了问题,计款7000多元,粮食2000多斤。问题轻微或较重但态度好的,群众谅解的,我们适时予以解放,让他们放下包袱。到3月30日,又解放干部46人。没“下楼”的,也就是有问题没交代的还有16名,我们又反复交代政策做工作,最后终于达到了团结大多数的目的。清经济基本结束之前,我们组织干部群众进行“三定三允许”工作,按照华北局有关指示精神,对经济问题实行减、缓、免政策,同时进行复议,对有水分允许翻案。
  清经济工作告一段落,4月4日开始清政治工作,先是动员大会,之后教育干部提高认识,和群众一道,把锋芒对准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他们的幕后人”,之后对他们开展了“说理斗争”。在斗争中,坚持要文斗,不要武斗,清政治与复议阶级成份、评定四类分子穿插进行。我们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了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关于划分农村阶级的决定》等文件,之后让各家自报阶级成份。4月26日张榜公布,让群众评议。我们根据群众评议和掌握的情况,进行审查,经大队评议委员会提出意见,于5月10日公布第二榜。我们在根据群众意见,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再审查,最后再经大队评委审定,于6月3日公布第三榜。阶级成份经过三榜定案也就结束了。评审“四类分子”工作,是背靠背进行的,该定的定了,该摘的摘了。
  党的建设工作是从5月15日开始的,先是学习有关文件材料,武装思想,提高认识,又用5天时间进行党员登记。经分团批准,大部分党员准登,表现差点的缓登,表现很差的不准登记。在登记中,问题严重的被除名或被开除,也有极个别的自动退党。
  党员登记过后,分团批准建立新的党支部,在新党支部领导下,7月份开始贯彻中央“六十条”修正草案,经过民主讨论,制定了劳动定额管理、财务管理、民主管理、干部工分补贴等规章制度。接着又贯彻中央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发动群众制定生产规划。这样这个村,终于暂时稳定下来,开始了新的生产生活。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本书主要涉及一些人物和事件,包括驾机叛逃事件的真相,大杨庄旧事中的第一次群众大会和土改分田地,以及关于"五七大学"的始末等等。其中还有一些个人回忆,如王海臣回忆自己当"四清"工作队员的经历,姜文英的教师生涯,以及姜桂芝在地震中受伤后的治疗和工作经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海臣
责任者
王海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