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游西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040
颗粒名称: 十五、游西湖
分类号: J722.21
页数: 3
页码: 222-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跑旱船,民间舞蹈之一,根据《白蛇传》故事编演。有两只玲珑俏丽的花船,旱船扎制非常漂亮。演员的俊秀和道具装饰的华丽是观众倾倒的原因。在表演中,两条船交叉跑,表现出翻江倒海之势。最后以管子为主奏,笙为烘托的曲调优美、婉转,歌声缠绵,叙述着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经历。
关键词: 宁河县 传统舞蹈 游西湖花会

内容

游西湖花会,又称“旱船”、“跑旱船”,根据《白蛇传》故事而编演,此花会主要分布在芦台、宁河、板桥等乡镇。也是宁河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每年正月演出,观众都为演员的俊秀,道具装饰的华丽、美观而倾倒。
  花会有两只玲珑俏丽的花船。旱船扎制得非常漂亮,它是用木、竹或秫秸扎成船样,四周上面绘有鱼跃水面和日出等图案,船有篷,由各色彩绸所幔制。船篷顶上各饰一个立碗式的灯顶,显得非常气派,篷的四周各色流苏飘动摇曳。在每只船篷的四角上各出一个龙头,挑拴有如桃、如荷、如扇、如宝之纱灯四串,船头置一只花篮灯座,前后演员之间,从船顶垂下一只吊灯,在各种灯的相互映照下,饰演的角色更加光彩照人。还有道具下肢表现船上的坐姿,花会是以两条船进行表演,一条船上是白娘子(白蛇)和小青(青蛇),另一条船上为公子(许仙),老人为船工,两船上共有4人,并配有鱼、虾等“八大帅”,道具造型新颖逼真,起舞时能表现出翻江倒海之势。
  跑船时两船开始并列向前行,艄翁划船的舞姿,驾舟演员的轻盈动作,使舟船时而如湖中漂泊起伏不定,时而如离弦之箭飞驰而行,两舟交错,你来我往,充满了情趣,游一段时间,当两船游到前头,再各折向另一侧游到后头,由两船并游向前方,这样转数圈,两船交叉跑,如在夜间为安全计,会头执拂尘,双手握住两船,掌握进退,最终两船又碰到一起。
  跑了数圈后,节奏逐渐慢了下来,恢复了原速,又通过一个过门儿,唱“鸳鸯扣”歌曲。以舒缓的节奏前游后荡,这时演员们气不长出,面不改色,群众齐声喝彩。
  此会的伴奏以管子为主奏,以笙为烘托,曲调优美、婉转,歌声缠绵,叙述着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经历。遗憾的是,这歌曲的歌词已经失传多年,现只残留了开篇第一段,而这段歌词是以“太平世道帝王贤,又有吉星降下方”开篇,引出故事来,可惜散佚了关键的下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