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形意拳主要价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024
颗粒名称: 傅氏形意拳主要价值
分类号: G852.14
页数: 2
页码: 172-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傅氏形意拳是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拳种,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该拳法以岳飞为始祖,融合了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种武术风格,强调快速、敏捷和神气逼人。傅氏形意拳的创始人傅长荣通过多年的教学和传承,培养出了众多传人,包括儿子傅润身、弟子杨义清、哈恩顺、王宝昌等。傅氏形意拳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养生健身、启智益悟和防身自卫,还有助于陶冶性情。该拳法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是武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傅氏 形意拳 价值

内容

傅氏形意拳在中国武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价值主要有:
  1.武术史价值。形意拳尊岳飞为始祖,实际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际可。傅剑秋悟得了形意拳的真谛后,熔少林、形意、八卦、太极等各门派武术于一炉,既兼容并包,又自成体系。傅氏拳法可以说是中国形意拳的精华与浓缩。
  2.学术价值。现存的傅氏形意拳谱,对研究中国武术的发展和其他拳种的技法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具有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点,傅氏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如五行拳、十二形等,多是单练式,一个动作左右互换,来回走趟。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一个动作可重复演练达数万次之多。一旦遇敌,在速度、力量、准确性方面均可达到惊人的进步。在技击原则上,傅氏形意拳主张先发制人,主动进攻,抢占中门,硬打硬进。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练拳时无人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在交手时,则要求“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傅氏形意拳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战斗:“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意思是敌人打来,我根本不必招架,只需致命一击,便可取胜。所以傅氏形意拳门规甚严,不准轻易与人交手。傅氏形意拳规定:凡忤逆不孝者,贪财如命者,逞能欺人者,贪酒好色者,概不得收为弟子;凡练此拳者不得惹是生非,遇事必须忍让,也不准在街头卖艺等,是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武学遗产。
  3.实用价值。傅氏形意拳具有养生健身、启智益悟、防身自卫和陶冶性情的诸多功能。傅氏形意拳在养生上有着延年易寿的功效。通过练习傅氏形意拳,和傅氏武当元功,不仅可使人的肌肉、骨骼和力量得到锻炼,并且对人的呼吸、消化、心血管循环及神经等系统都大有益处。长期坚持练习,可使这些器官的机能明显地得到改善和加强,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体的抵抗力,既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又可延缓人体的衰老,还可治疗某些器官的疾病,恢复人体的各种机能,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练习傅氏形意拳之所以有上述效果,主要是因为傅氏形意拳的行拳作势有养练并举的功效,即五行拳、十二形和套路练习与桩功(三体式),和傅氏武当元功并行,也就是动与静相结合,静为本体,养气安神;动(运动)为用。通过静养有了充足的动能,通过动能的运用又可提高和挖掘人体巨大的潜能。因此,养与练并举,动与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傅氏形意拳正是这样一种动静结合、养练相宜的体育运动,它集养与练于一体,静可养气益力,动可体用技击,是不可多得的武术拳种。所以,保护传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对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落实国家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