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互传绝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016
颗粒名称: 武当山互传绝技
分类号: G852.14
页数: 2
页码: 161-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29年杭州武术比赛,傅剑秋接到李景林发来的邀请函,前去杭州担任武术比赛监察员,比赛规模很大,全国各个门派都派出了代表参加。比赛结束后,武当山没有派人前来比赛和观摩,此时大会提议去一人前去拜访一下,此人要文武全才方可,李景林指名傅剑秋带信前往武当山拜访。
关键词: 宁河县 传统体育 形意拳

内容

1929年杭州武术比赛,傅剑秋接到李景林发来的邀请函,前去杭州担任武术比赛监察员,比赛规模很大,全国各个门派都派出了代表参加。比赛结束后,武当山没有派人前来比赛和观摩,此时大会提议去一人前去拜访一下,此人要文武全才方可,李景林指名傅剑秋带信前往武当山拜访。经过长途跋涉,傅剑秋来到湖北武当山紫霄宫,受到徐本善道总热情礼待。徐本善号“伟樵”,武当山道总。清光绪皇帝封其为“乾乙真人”,近现代武林高手。
  徐道总问起杭州比赛之事,傅剑秋说非常壮观和激烈,各个门派全有代表前去比赛和观摩,唯有武当没有去人。徐道长说武当山自古封闭,不与外界交往,也就没有去人前去观摩了。又说不知傅先生对形意拳有何造诣,是否可以展示一下,当下傅剑秋演练了几趟套路,二人在紫霄宫又切磋交手,战了十几个回合没分胜负。徐道总问傅剑秋是否可以把形意拳传授于武当山,傅剑秋说只要徐道总喜欢,愿毫无保留奉送。傅剑秋就这样将形意拳这一拳种播洒在了武当山(这就是现在的“武当形意拳”)。随后傅剑秋也拜在徐道总门下,排列为第16代传人,并受道名为“傅台山”,属“台”字辈。徐道总向他传授了武当剑法以及盘手法、乾坤球、玄武棍、龙门枪等拳械。傅剑秋向徐道总询问武当拳时,徐道总言及,武当拳就是当年张三丰老先生据宋代周敦颐发明的“太极阴阳图”创编了“八门五手十三势太极拳”,简称“武当拳”。徐道总告以八门为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五手为金、水、木、火、土。十三势为绷、捋、挤、按、采、例、肘、左顾、右盼、中定及前进、后退。所谓“八门”即练拳时走八卦的八门方向;“五手”是练功时手法上表现五行金、水、木、火、土。徐道总也将多年不外传的武当拳传于傅剑秋,武当拳也终于因此得以传于外世。
  傅剑秋在武当山小住半月有余,和徐道总每天谈经论武,临别时傅剑秋提笔节录了张三丰云水集残篇,作七绝四首赠徐道总,略表感激之情并作为纪念:“稳步玄门笑颜开,黄金为殿玉为台。凡人未忘仙木引,自架云梯许上来。七十二峰任往来,结庵为道道为先。道袍自古尊八卦,宦途如芥又如烟。秦鄂往来如逝波,身背琴剑唱道歌。太极阴阳易甲子,九宫八卦传汉河。参上秦川过往还,光阳莅苒几变迁。归隐岩上修道业,太极阴阳奥无边”。徐道长也回赠墨宝,重写第二首回赠傅剑秋“七十二峰任往来,结庵为道道为先,道袍自古尊八卦,宦途如芥又如烟”。徐道总赠送的墨宝傅剑秋带回家乡后不慎遗失(在80年代有人带此墨宝曾在武当山做过展览),傅剑秋把徐本善道总传授的“八门五手十三势太极拳”传于李景林,李景林又召集了杨澄甫、孙禄堂、杜心武、刘百川、高振东、黄文叔、褚挂亭、王芗斋、张兆东等武术名家作了研究,把该“武当拳”命名为“武当太极拳”。傅剑秋的武当山之行,给中国武术的发展交流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傅剑秋
相关人物
李景林
相关人物
徐本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