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现代婚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981
颗粒名称:
四、现代婚俗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3
页码:
50-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的婚姻礼俗历史。现代人的择偶观念已经逐渐摆脱了旧时的传统限制,更多地追求真正的爱情和精神上的和谐。随着经济的发展,婚礼的规模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虽然一些旧的婚俗习惯仍在一些地方家庭中传承,但是人们对此已不再像旧时那么热衷和墨守。
关键词:
宁河县
传统节日
礼俗
现代婚俗
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前,农村办喜事基本是旧婚俗,1951年国家颁布《婚姻法》后,实行婚姻自主,恋爱自由,流传了几百年的旧式婚礼形式基本绝迹,以说媒为职业的媒婆儿被取缔,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婚俗诸如“合八字”、“看属相”等陋俗都被废除,只是其中一些带娱乐功能的习俗诸如“拜堂”、“闹洞房”、“三天后分大小”等习俗一直保留至今。以此增添婚礼的喜庆气氛。订亲时,则在家长、子女意见一致后,由介绍人引领女方和女方嫂子(或姐妹)陪同,到男方家看人品、房屋和摆设,俗称“相亲”。男方以茶、香烟、糖果招待。如若中意,则继续往来;如不中意,当即转告介绍人终止关系。有的男女先行自己恋爱,后征求家长意见,再请介绍人订亲。20世纪50年代,贺婚礼可以是3~5角钱,或1张红纸贺词,或多户买1件礼品。后逐步升级,由2元到4~8元,再到5~10元,再到50~100元;受礼人家也由清茶、糖果、香烟待客,变为大摆酒席。20世纪80年代,在家搭棚摆桌。20世纪90年代,改为饭店坐桌,少则几桌多则几十桌。
20世纪60年代初期,风行拍“订婚照”为订亲。迎娶既朴素又简单。常常是新郎骑自行车到新娘家接新娘,或用马车接新娘。新郎、新娘的服饰甚本上是同时代的服装样式,最多新娘的装扮在颜色上鲜亮一些,也绝不像旧时的通体大红。
1966年以后,基本上不搞大的结婚典礼,仪式简单,开始流行旅行结婚、集体婚礼,双方不办酒席,只发喜烟喜糖。贺婚礼赠送书籍或劳动工具等。
20世纪70年代,结婚必须要盖大坯幢腰的新房,房基础用三层石头七层砖,中间用土坯,房顶用瓦铺顶,谓之“大坯幢腰”、“穿鞋戴帽”房。20世纪80年代结婚必须盖砖瓦房(谓之“混砖筒”房),20世纪90年代结婚大多要购置楼房,又必须重金装修,釉砖地面,石膏线顶棚,灯池,藻井,护墙板,新款式吊灯,落地窗帘等等。现代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家人大多依据自身的经济能力为儿女置办聘礼、嫁妆,并注重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讲求实用性。当然仍有追求虚荣、讲台面、比阔气的社会现象,为此负债累累者不计其数。特别是对男家的彩礼要求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
20世纪70年代末期,曾一度有“多少条腿”的说法。所谓多少条腿,实际是要求男家准备的家具数量,并以“腿”的总和来反映。36条腿包括大衣柜、五斗橱、高低柜、床头柜、写字台、床、梳妆台、沙发、茶几等。“腿”越多,就越象征富有。此外,还有“三转一响”,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物品都被当作彩礼中必备的大件物品。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高档的家具和家用电器、金饰品等都是男家下彩礼必备的物品。
20世纪70年代末,流行举办订亲宴,宴请亲朋好友、介绍人及双方家长,以宴席为订亲仪式。迎娶的礼仪,一般家庭都租用出租彩车(也有托朋友、找门路,借用公家轿车的,后被政府下令禁止,并被新闻媒体曝光监督),车子的数量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交能力决定,这也成了炫耀家庭能量和地位的一种方式。
现今,迎娶新娘仍用豪华的汽车,新娘的装束在一日之内要更换几次。开始穿白色婚纱,然后再更换粉红色、大红色或其他样式的裙装,没有固定的要求,依各自意愿选择。婚纱,大部分都是到专门商店租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促使新娘服饰愈加豪华。新郎一般都着西装,打领带,脚穿皮鞋。几乎所有家庭都在迎娶之日租用饭店或歌舞厅举行结婚典礼仪式。
现代人择偶的观念已经冲破了旧时“门当户对”的传统限制,20世纪50年代的青年男女多追求纯真的爱情,向往精神境界的和谐一致。20世纪60年代中叶以后,婚姻的构成受到政治的左右,家庭社会背景、社会地位、家庭出身、个人成分、政治表现、思想观点等非感情的因素常常被当作择偶考虑的首要条件。
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向务实,婚姻的铺张和炫耀之风开始抬头,大量索要彩礼的风气十分盛行。民间曾流传这样的顺口溜:“70年代看老子,80年代看房子,90年代看票子。”当然,这一择偶标准并不能代表当时所有的青年男女,不过是一种风气而已。
宁河县的婚姻礼俗是随着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和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尽管一些旧的婚俗习惯至今仍在一些地方家庭中传承,但人们对此已不再像旧时那么热衷和墨守成规。对一些习俗的遵循或模仿只不过是为了图个吉利,并以此增添婚礼的喜庆气氛。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