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海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93
颗粒名称: 七里海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变迁
分类号: X36
页数: 2
页码: 91-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是草本沼泽湿地,其生态系统包括水系和土地。草本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理化因素,以及丰富的沼生生物群落。沼泽湿地特有的植物群落以沉水性和挺水性植物为代表,而鱼蟹等生物则体现了特有的溯河性和降海性。此外,湿地鸟和半湿地鸟也构成了沼泽湿地特殊的鸟类群落,形成了较湖泊水库、河流等更具特色的草本沼泽自然景观。
关键词: 七里海 生态系统 变迁

内容

七里海是草本沼泽湿地。草本沼泽生态系统中,土地是湿地生态系统的载体,水系是沼泽湿地的灵魂,苇荡茫茫一望无际,沟渠纵横交错,水泊片片相连是沼泽湿地的典型景观。水位随节气时令变化,与湿地生物生态习性相应。每个物种既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又不能离开生态系统而单独存在,同时又是其他物种的存在条件。
  七里海草本沼泽湿地没有湖泊水库、河流和浅海的汪洋大水,由于淤泥粘砂土和浅层地下水为残存古海水,而没有高大乔木,却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理化因素与极其丰富的沼生生物群落。以沉水性和挺水性植物代表了沼泽湿地特殊的植物群落,以溯河性和降海性生物体现特有的鱼蟹资源,招引栖息大量的游禽、涉禽及滨鸟组成的湿地鸟和以猛禽、攀禽及鸣禽组成的半湿地鸟构成了沼泽湿地特殊的鸟类群落,形成较湖泊水库、河流等更具特色的草本沼泽自然景观。草本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链之长,环节之多,生态资源之丰富,是其他类型的湿地所不可比拟的。
  七里海从形成到现在经历了由海洋泻湖到淡水湖泊,再由淡水湖泊到草本沼泽的演化过程,除了海陆变迁这一外在动力外,其最基本的内在动力是生物群落演替这一基本规律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七里海草本沼泽生态系统变迁经历三个阶段。
  50至60年代前期为第一阶段。七里海地域辽阔,水肥草美,鱼蟹丰盛,鸟类群集。潮白河由北向南缓缓流过直接入海,河水随着渤海的潮水而涨落,各种降海性、溯河性生物自由洄游。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理化因素,养育了草本沼泽生物群落体系(生物链),生物链的各种生物种群又构成环境因素的一部分。在水深2~3米处称为水泊,这里没有根生植物,水面只有紫萍、浮萍等自由漂浮植物。在水深1~2米处,首先生长的沉水植物藻类等构成先锋群落。在水深0.5~1米处,生长了眼子菜、荇菜等浮叶根生植物群落。在水深0.5米以内,生长了香蒲、水葱、荆三棱、芦苇等挺水植物群落。水面以上的潮湿盐碱地生长大量的藜科、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的湿生中生植物。这时的各种植物构成七里海最优越的群落组合。水泊有丰富的大型鱼类,水底有螺、蚌等底栖生物,水草中有各种虾蟹及水生昆虫。海中的乌鳢、鳝鱼、泥鳅、螃蟹取之不尽,每年自然捕捞量885~1815吨,最高达2500吨,其中虾蟹占35%以上。数不清的禽鸟云集海天,“春雁秋鸭麦黄爪”,各种鸟类上万只。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为第二阶段。七里海总面积由78平方公里,缩减为45平方公里。由于潮白新河的疏干和水体中的物质残体以及风窖土,天长日久有机质的积累使湖底逐渐抬高,水域变浅。致使水泊消失,导致自由漂浮植物不复存在。沉水性植物和浮叶根生植物群落占领了原来自由漂浮植物的领地,同时它们原有的地盘亦被挺水植物群落占领,芦苇和湿生中生植物的地盘大大扩张,芦苇年产量最高达到3.9万吨。这时鱼虾蟹类的品种明显减少,自然捕捞量急剧下降,剩约70吨,鱼产量下降96.1%,虾蟹产量为零。鸟类群落的规模和数量亦明显减少。
  70年代后期至今为第三阶段。据2008年宁河县统计年鉴,七里海现有苇田面积剩约29平方公里(43763亩),这意味着又有约15平方公里的天然芦苇沼泽湿地被毁掉,而变成了养鱼池人工湿地。由于缺乏客水补充和潮白新河的疏干,只有靠人工蓄水灌溉苇田和养鱼。从这时起,七里海堤埝纵横,再也没有能形成梯度水深,能同时容纳各类水生生物群落的水域。因而原有的沉水性、挺水性和浮叶根生植物群落大部分消失,再也形不成资源,只剩可湿生的芦苇演替为顶级群落,但产量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地理环境急剧恶化和植物群落的趋于单一化,使鱼虾蟹类生物失去了生存环境,再也没有了自然资源,只能靠人工养殖。鸟类已经很难看到群落,品种亦由五六十年代的近200种减少到50种左右。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吕绍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