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北塘楹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293
颗粒名称: 清代的北塘楹联
分类号: I207.42
页数: 19
页码: 308-326
摘要: 本文介绍楹联文化在中国塘沽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文章。楹联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明清时期的北塘是一个楹联之乡,大户人家的门楼、房檐和商家店堂内外都高悬匾额楹联,小康之家的宅门平时也有固定的木刻楹联。当时的北塘还有不少佛、道寺庙道观,各有不同风格的题名和匾联。现在,北塘的楹联文化仍然得到保护和传承,渔镇的名联巧对仍然令人仰首可观。
关键词: 楹联文化 明清时期 宁河县

内容

楹联作为华夏民族的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神奇而又情趣的文学形式,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创造,历来深受人民喜爱。楹联启始于五代,但明代方出现繁荣局面,至清代臻于鼎盛。被史学界称为“百年近代史看天津,天津近代史看塘沽”的塘沽,有很丰富的楹联文化积淀。塘沽的北塘作为京津门户和渔业重镇,实际上百年前就是一个“楹联之乡”——只是那时无人命名。
  据宁河县志(自清雍正九年北塘隶属直隶宁河)载和当地人口耳相传,明清时的北塘,不仅渔业和商贸兴隆昌盛,而且文风极盛。就楹联文化而言,当时大户人家的门楼里、房檐下和商家的店堂内外都高悬匾额楹联,小康之家的宅门平时也有固定的木刻楹联,就是蓬门小户、寻常渔家,过年时也一定要请人写副红对联贴在门上,“新桃换旧符”。北塘的匾额和楹联多出自私塾先生及其门生之手,也有重金求购于天津、北京的,比如郑板桥、戴彬元、李学曾等人的墨宝,北塘名笔刘秀山家藏有翁同龢的真迹;一些知书人家也不乏本籍翰林高赓恩和其他外出为官者自撰自书的楹联。当时的北塘还有为数不少的佛、道寺庙道观,各各都有不同风格的题名和匾联。渔镇的名联巧对堪称仰首可观。
  知名文人的推动
  清代统治阶级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予骈体文以特殊重视,十分看重诗词歌赋中的对偶佳句;而对联采诗词曲赋骈文之精华,穷平仄对仗虚实之变化,又与我国独特的书法艺术相结合,文人墨客自是对之青眼有加。因而清代的文学泰斗,通常也都是楹联大家。如大家熟悉的曹雪芹、袁枚、李渔、魏源等人。而渔镇北塘,就出了这样一位大家级的文人——高赓恩。
  高赓恩(1841—1917),字曦亭,北塘人。清光绪二年(1876)以进士身份入翰林院。后充国史馆协修,奉旨在上书房行走,其间又放四川学政,并充湖南正考官,汉中道台。光绪二十五年(1990),慈禧太后册立总理大臣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即皇储),把汉中道台任上的高赓恩召回京城“赏四品京堂,授大阿哥读”(见《二十五史》清史稿列传二百五十五)。可惜第三年即光绪二十七年,溥儁就因为著名的“大阿哥事件”(溥儁的父亲载漪因曾唆使义和团围攻使馆,被各国公使视为“祸首”。慈禧屈于帝国列强的压力,于1901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西逃后,舍车保帅,以载漪为替罪羊,革职充军新疆。1902年回銮的路上,慈禧宣布因为载漪的过错溥儁不能再做大阿哥而被废。)被废自尽,高赓恩也被解职归里。
  高赓恩学识渊博,当时堪称北方大师。比较他在诗文方面的成就,诗长于文而楹联最见功力。有资料说,当初他被选作皇储溥儁的讲师,除了学识和道德文章外,还因为他的一笔好书法。他的字初宗欧阳询,凝重而潇洒,稳健而丰腴,后来由欧体过渡到行书。清雅、飞动,自成一家;当时在宫廷和民间就都是不可多得的墨宝(现北京颐和园慈禧居住的乐寿宫寝室内尚有高赓恩的一对条幅,故宫乐寿堂有他的五绝数首)。然而家乡人向他求联索字并不难,直到“文革”前,北塘不少人家还有他的真迹,可惜几乎被那场浩劫荡尽了。
  高赓恩在四川任提学使时为成都蒲江县魏公祠(魏了翁祠)撰并书过一联,四川邛崃市鹤林寺了翁祠也有此联,联曰:
  三千年经义重明,湖湘江浙丕振儒凤。即此邦才重马扬,谁复辞华艳西汉?四百里大贤踵起,濂洛关闽力肩道统。虽当日谤兴朱李,何禁俎豆续南轩!
  上联写湖湘江浙的儒学传统,嵌入西汉著名的词赋家司马相如和扬雄;下联起首言湖湘学派,再点周敦颐开创的濂学、程颐、陈颢兄弟的洛学、关中人张载的关学、生于福建的朱熹的闽学,嵌入朱熹与其老师李侗;构思巧妙且有厚重的历史感。上下联联语均未着魏了翁一字,然”谤兴朱李“、”俎豆续南轩“,把理学曾经遭禁,南宋理学大师魏了翁继承、发展张栻一脉,沟通湖湘与巴蜀文化交流的功绩浓缩其中,明眼人一读了然。至于对仗之工,平仄之协,犹其余事。
  高赓恩归里后,写给“再姪”,也就是其侄孙一幅联。
  上联:百炼此身成铁汉
  下联:三缄其口学金人
  落款是“赓恩作於渠塘文阁中”。押印两枚。第一枚阴文“高赓恩字曦亭”,第二枚朱印“道光生人,咸丰秀才,同治举人,光绪进士”。
  此联是诗对即集句联,撷自清楹联大师,乾隆至道光年间人梁章钜所编《楹联从话全编·五》中一位女子为其夫写的座右铭:“人生惟酒色机关,须百炼此身成铁汉;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
  这是一副工整的工对,上下联词类各各相当,而且结构相应,说此联即是高赓恩对晚辈做人的指导,也是对自己沉浮宦海的苦味品咂。这副联和高赓恩另一副“有时朗咏春生管”,“每听清言气若兰”,现在为北塘高氏后人刘长生珍藏。
  还有一副赠友联,也是诗对,撷自北宋理学家邵雍晚年写的长诗《岁暮自贻》。
  林泉好处将诗买
  风月佳时用酒酬
  和赠“再姪”联一样,这也是一副工整的工对;然此联妙处在遣词上用了借代手法,不说“林泉好处将诗写,风月佳时当酒醉”,而是以“买”易“写”,以“酬”易“醉”,两字之变,全盘皆活,文人意趣、美景境界全出。
  民间流传这高赓恩晚年在芦台居住时,与东邻蔡巡检(县属的小武官)相处融洽,蔡去世后他为之撰写挽联的故事。联曰:
  君由幕而官,由官而隐,隐处常无买酒钱。请看杜老篱边,斜日每教扶醉去
  我以客为主,以主为邻,邻墙共汲浇花水。那料阮公宅畔,东风忽卷哭声来
  上联述亡人的身世和去世前的窘状,下联写二人的友情,他晚年淡泊谦和与庶人同的心态行止隐然可见。“杜老(杜甫)篱边”、“阮公(阮籍)宅畔”两个典故相对,工巧且切合二人清正高洁的人品。
  高赓恩的不少对联在北塘广为传扬。比如有一副颂咏清王朝的:
  顺天康泰雍澈乾坤嘉圣道
  治国熙和正逢隆世庆恩光
  这副对联,不仅囊括了从顺治到道光六个皇帝的年号,对每个皇帝都作了精到的评价,而且横读竖念皆成文。虽有粉饰皇权之嫌,但词语典雅,音韵铿锵、含意隽永而又新裁别出,是嵌名联中之上品。
  北塘籍经世名臣,人称“铁脖子御史”的山西道监察御史陈鸿翊,也颇爱匾联字画。至今家乡仍有人记得他寝室房山上的两副楹联:
  有忍有容事济德大
  不庸不怨实至名归
  采莲词调更新绪
  咏絮才华写入诗
  前者化用《尚书》语,富理学意味,切陈御史之声口,笔者以为当时陈鸿翊自撰;后者应是一贺女子出嫁的新婚联,虽不知作者名
  谁,但以描写江南采莲女生活的乐府旧题《采莲曲》和才女谢道韫咏雪事入联,蕴藉中有朴直,堪称雅切。是否是陈夫人的陪嫁联?
  文化风习的浸润
  清代的北塘正处于鼎盛时期,不仅海产品闻名京津冀,而且商业繁荣,文化昌明,在冀东沿海一带知名度很高。清初北塘即有私塾教育,其时明将郑南华隐居北塘,重金聘名士、宝坻学者王师旦为其子授读。道光年间,北塘人,道光巳酉优贡、候补训导(候补县学副教官)陈梅聘请天津张采轩到家坐馆,教育子侄及亲朋子女。据《塘沽区志》,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北塘有2万人口、8千户居民(这个数字高于1998年年底,北塘常住人口14356人,5593户的统计)。当时已经有好几个私塾学馆。光绪年间,私塾教育有了较大发展。至清末,北塘的私塾、学院,按声望高低和收费多少大略可分高、中、初、低四类,已有三十余家,堪称“密布”二字。书院之外,还有“助书院教之所不及”(《塘沽区志·艺文辑要·书乡文社记》)的文社。明末到清末的200多年间,陈鸿翊、高赓恩、倓虚法师、李恩荣,以及黎元洪的私塾老师李雨霖等名人不论,北塘通过科举进秀才、中举人、点进士,求得功名的就逾百人,补庠生,得优贡、岁贡、拔贡者更多。小小渔镇如此重视教育,除因为当地经济状况较好,作为军事重地人们又有一定见识,不少稍有财力的人家盼子弟读书做官入仕途外,还和商业兴隆,贫家子弟入私塾念上三四年书,能写一笔好字,打一手好算盘,就可以被鱼店、商号聘为司帐即“帐房先生”相关。帐房先生对鱼店、商号的兴衰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店主器重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非比一般雇员。
  而入了私塾,“对课”是必开的课程之一,私塾开“对课”至迟不晚于唐开元年间。但据《楹联通》(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引唐玄宗对张说讲的一段话:“儿子等欲学缀文……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此时所谓“学缀文”是学习“缀”骈文或是学作近体诗,并非有意识的习作对联。至清代学术及历朝之大成,楹联的发展也到了鼎盛时期,“对课”才进人实际学作对联的阶段。北塘进过私塾的人多,所以无论大家小户,铺纸研墨能写对联的人也多。特别是一些私塾老师是对联高手,平日兴之所至撰联,随时应节替人撰联,此外仅他们之间,以及他们和子弟及其他文人的赠答就为数不少。比如光绪年间秀才,教书为生的张秀山,文名很盛。只是张秀山等人的联作俱已湮没,目前只能见到高赓恩撰赠张秀山的一副联:
  浇花种菜中皆道
  读书养气外为诗
  平平实实十四个字,不仅述了理,这位读书、教书、写诗撰联也浇花种菜,人称“闲逸秀才”者,也尽在其中了。尤其上联“中皆道”和下联“外为诗”,粗解似可释为浇花种菜里都有门道、学问,张秀山读书养气之外还写诗;但实际是讲浇花种菜都在“道”中,读书养气是作诗的“诗外功夫”。因此既“中道”,又练诗外功夫的张氏也就不寻常了。
  商家广告和装饰功能的需求
  北塘古镇坐落在渤海湾畔蓟运河南岸,水路和陆路交通便捷,很多周边的商户渔家举家迁来。清代北塘镇南起埝道,北至蓟运河畔的大码头,为商贾聚集的中心大街,街中心的三角地一带是商业中心。
  商家总是要招徕顾客推荐自身的。楹联用毛笔书写,展现了中国独有的线性艺术美,张挂于门楼庭园,又与建筑沟通形成共美;尤其在内容上楹联以即景,咏事,抒怀为主,形式则充分利用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构思巧妙,非常适合商家广告和装饰功能的需求。
  据北塘籍人,今塘沽政协文史委员会特邀人士李学韩说,他听祖辈人讲,晚清至民初,北塘盛行在门楼里,房檐下高悬匾额楹联。此风始于官宦人家和私塾先生的书馆及文人墨客的书斋,后来许多商号和养船户为求得事业的发展,也附庸风雅,悬匾挂联。虽多系“陶朱事业……”、“财源茂盛……”之类,不过也有高雅不俗特别切合的。与楹联相关,当时还风靡起堂号,也是源于书香门第,后来商号乃至一般人家也在门楼里或纱灯上写上自家的堂号;堂号命名,多含宅院主人的名或字。北塘堂号盛行甚而一度取代了街道、商店名称和门牌号码,发信人只要写上收信人的堂号,邮差便可准确无误地投递。
  《天津楹联》(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里收录了一副清末民初的北塘澡堂楹联:
  金鸡未唱池先热
  玉版轻敲客早来
  此联是北塘人李敬波新建澡堂落成,求当时的北塘知名文人翟藐凡书联,翟撰并书的。用今人的语言来表述,应当说这副联的底牌也是它最大的特色,是雅字搭台,俗来唱戏。“玉版轻敲”对“金鸡未唱”,可谓化俗为雅,形象谐和、比喻洽切;上下联以这样出雅脱俗的词语此呼彼应,合力渲染了澡堂一大早就迎客的繁忙景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具广告效应。雅切的字句,隐伏着“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期望,该算专业联里之上乘了。
  为寺观胜迹溢彩生色
  我国的寺院道观都有不少好楹联,它们对宗教文化、人文历史作高度概括,画龙点睛,成为装点寺观的璀璨明珠。
  旧时的北塘总面积不足40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海上作业风险大对平安的渴求,也由于作为兼渔盐之利的富贵之乡,有不少渔商大户富有资财实力雄厚,历年建有许多庙宇。有观音寺、小神庙即广慧寺两座佛教寺院,还有远近闻名的娘娘宫(亦称天妃宫、天后宫),及关帝庙、财神庙、老爷庙、奶奶庙、真武庙、城隍庙、龙王庙、三官庙、旗武庙等道教庙观。每一处皆有楹联。
  位于小神庙街的小神庙即广慧寺,建于明嘉靖年间,有“三尺铜佛铁瓦庙”之称。相传所供铜佛是渔民海上避险于一孤岛所得,渔民运回建广慧寺以供奉。有一联曰:
  风调水顺呈德世及草木
  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表达了渴望神明恩泽普及到海上作业的渔民,风调水顺、天下太平的愿心。
  观音寺俗称西头庙,保留下的两副佚名联中有一联:
  芙蓉花面春风暖
  杨柳枝头甘露香
  这是一般观音寺通用联,颂扬化身女相的观音菩萨救苦救难,佛法广大,随时准备滴洒甘露于人间。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北塘奶奶庙,有一副把北塘别称渠塘嵌进去的联:
  好儿向渠塘送去
  化身由瀛海飞来
  奶奶庙是祈求生子的地方,供奉的奶奶神(碧霞元君)据说有为人间送子的功能,这副联阐述送子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选优——把好孩子给北塘送去;途径:直飞——奶奶神化身携子从浩瀚的海外神仙地飞过来。实际表达的是祈求着的心之所愿。自然浑成,有趣味有地方特色。
  总起来看,这些楹联虽然以寺院道观的楹柱、门户,厅堂为载体,为寺观庙迹溢了彩添了色,表达的却是海下北塘百姓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诉求。
  当年的北塘,楹联已经成为和老百姓最为切近的一种文学形式了。
  只可惜世道兴废,岁月如烟,当日北塘的楹联保存下来的甚少。1992年,笔者与谢景陶、林乃初、杨松年等几位先生一起编撰《天津楹联》,载入了当时搜集到的全部北塘旧联(清代居多含少量明代和民国联);现将这些联和新近搜集到的几副重新编次,略加明注释,一并披览于下:
  附:北塘旧联
  高赓恩联
  为成都蒲江县魏公祠撰联
  三千年经义①重明,湖湘江浙丕②振儒风。即此邦才重马扬③,谁复辞华艳西汉?
  四百里大贤踵起④,濂洛关闽⑤力肩道统。虽当日谤兴朱李⑥,何禁俎豆续南轩⑦!
  【说明】
  这是高赓恩在四川任提学使时为成都蒲江县魏公祠(魏了翁祠)撰并书联,四川邛崃市鹤林寺了翁祠也有此联。
  【注释】
  ①三千年经义:指儒学的三千年传统。重明:重新得到张扬。
  ②丕:大,宏大。
  ③马扬:指西汉时著名词赋家司马相如和扬雄。
  ④四百里大贤踵起:踵起,脚跟接脚跟的兴起,连续兴起。四百里,理学湖湘学派大师胡宏、张拭、朱熹先后在南岳和长沙岳麓、城南书院讲学,南岳距长沙约400里。
  ⑤濂洛关闽:理学家周敦颐号濂溪先生,后人称其学说为濂学;陈颢、陈颐兄弟住洛阳,被称做洛学;张载是关中人,被称为关学。朱熹生于福建,后人称其学问为闽学。
  ⑥朱李:指理学家朱熹与朱熹的老师李侗。谤兴:指朱熹逝世前二年,1198年(南宋宁宗庆元四年),“伪学”祸起,理学遭禁。谤,指责。
  ⑦俎豆续南轩: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引申为祭祀。崇奉之意。南轩,张栻号南轩。魏了翁通过张栻的蜀中弟子范荪吸取了张栻一系的学说,继承、扩大了张栻思想的影响,沟通了湖湘与巴蜀文化的交流,故云俎豆续南轩。
  挽蔡巡检联
  君由幕而官,由官而隐,隐处常无买酒钱。请看杜老篱边①,斜日每教扶醉去
  我以客为主,以主为邻,邻墙共汲浇花水。那料阮公宅畔②,东风忽卷哭声来
  【说明】
  高赓恩晚年在芦台居住时,与东邻蔡巡检(县属的小武官)相处融洽,蔡去世后他为之撰写挽联。
  【注释】
  ①杜老篱边:杜甫幽居成都草堂时所写《野老》诗有句:“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这里借指蔡巡检家门口。
  ②阮公宅:阮公,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阮籍发言玄远,不拘礼教,外放而内淳。此外以阮籍代指自己,阮公宅即自家宅第。
  贺许鹤笙之子结婚联
  子舍①玉箫工引凤②
  孙枝碧箨遂成龙③
  【说明】
  许鹤笙,塘沽新河人,高赓恩姻亲。
  【注释】
  ①子舍:有别于正房的旁室,这里指许鹤笙儿子的居室。
  ②玉箫工引凤:玉箫,玉制的萧,传说秦穆公时,有萧史,善吹萧,声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萧史筑凤楼,教弄玉吹箫,引来了凤;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双双飞升。后常以“吹箫引凤”贺人结婚。
  ③孙枝碧箨遂成龙:孙枝,竹根末端生的笋叫孙竹,这里借指人添孙;碧箨,绿色的笋壳,箨,音tuò;龙,有一种笋叫箨龙,唐卢仝《五川子集·寄男抱孙》诗有句:“汝活箨龙不?”,表层意思是你剥不剥箨龙笋,这里借之活用,祝许氏日后添孙子为人中之龙。
  赠许鹤笙联
  其一
  人在桃源忘晋代①
  地容松径即陶家②
  【说明】
  许鹤笙晚年坐守田园,放情诗酒,悠然若晋陶渊明,高赠联以状之。
  【注释】
  ①人在桃园忘晋代:桃源,即桃花源,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的与世隔绝的乐土;忘晋代,《桃花源记》有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忘晋代,其实是不知有晋代。
  ②地容松径即陶家:松径,即三径,几条庭园间小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
  其二
  遥村恨隔苍葭水①
  令节掀开红藕花②
  【注释】
  ①遥村恨隔苍葭水:恨,表遗憾;苍葭,青色的芦苇,葭音jiā;因为当时北塘和新河间隔着大片的芦苇塘,所以说“遥村恨隔苍葭水”。
  ②令节掀开红藕花:令节,佳节,这里指立秋,过去立秋有欣赏莲花即红藕花的习惯。
  贺许鹤笙五十寿辰联
  田禾再茁飞蝗去
  野菜初开小蝶来
  【说明】
  民国七年(1918年),许鹤笙五十寿诞,当时正值蝗灾之后,高赓恩写了一副特殊的贺寿联。没有直接祝贺做寿者,却描摹了一幅灾后田禾再茁,野菜花初开的实景,以之喻指许鹤笙五十岁后再展宏图的美好前景。
  高氏后人刘长生珍藏联
  北塘高赓恩后人刘长生家藏高赓恩书法遗作五张,其中有对联二副,是高氏回归故里后在家中“渠塘文阁”写给“再姪”,也就是其侄孙的纪念品。
  其一
  百炼此身成铁汉
  三缄其口学金人①
  卷首题跋小字“贡珎再姪坦察书”,落款为“赓恩作於渠塘文阁中”。押印两枚。第一枚阴文“高赓恩字曦亭”,第二枚朱印“道光生人,咸丰秀才,同治举人,光绪进士”。
  【说明】
  此联为集句联,撷自清楹联大师,乾隆至道光年间人梁章钜所编《楹联丛话全编·五》中一位女子为其夫写的座右铭:“人生惟酒色机关,须百炼此身成铁汉;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
  【注释】
  ①三缄其口学金人:三缄其口,在嘴上贴了三张封条。缄,音jiān,封之意。典出汉刘向《说苑·敬慎》,说孔子参观周王祭先祖的太庙时,看到台阶右侧立着一个铜铸的人,嘴被扎了三道封条,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意思是,这是古代一位说话极其慎重的人,以之为戒,以之为戒,不要多说话,言多必失。后来人们便以“三缄其口”比喻“慎言”了。
  其二
  有时朗咏春生管①
  每听清言气若兰②
  落款“奚谷亭高赓恩”。押印两枚,第一枚阴文“高赓恩印”,第二枚朱印“熙侹——字曦亭”
  【注释】
  ①朗:响亮、大声。管:这里指喉管。全句大意说,有时候朗诵好诗文,感觉像是春天也随之从嗓子眼里生出来了。
  ②清言:即清谈,原指魏晋时期士人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言谈,这里可理解为清正高洁的谈论。气若兰:呼出的气息中似有兰花的芳香。
  赠友联
  林泉好处将诗买
  风月佳时用酒酬
  【说明】
  此联集自北宋理学家邵雍的长诗《岁暮自贻》。所赠友人不知其谁。
  赠张秀山联
  浇花种菜中皆道①
  读书养气外为诗②
  【说明】
  张秀山:光绪年间秀才,教书为生。
  【注释】
  ①道:这里指儒学的思想体系。中皆道,即皆在道中,都在儒道之中。
  ②外为诗:即为诗外。全句说读书养气都是作诗的诗外功夫。
  为杨旭林祝嘏①即席为华山图配联
  古干凌秋②浓花落夏③
  华峰柱日翠壁奔云④
  【说明】
  杨旭林是高赓恩盟兄,光绪十六年(1890年)八月某日杨寿辰,高专程自北京返乡祝寿。时杨之友人,东大营盘哨官黎朝相(后来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之父)以祖传名画华山图为寿礼。席间众人请高赓恩为名画配联,高即席挥就。
  【注释】
  ①祝嘏:嘏,音gǔ,福。《诗经·鲁颂·閟宫》:“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后来称祝寿为祝嘏。
  ②古干凌秋:古木傲视秋风,长生不老;此是画中景,也借之祝主人健康长寿。
  ③浓花落夏:浓花,即浓艳的花,这里特指莲花;鲜艳的莲花始开于夏。因为莲花被喻为出污泥不染的花中君子,以之颂扬主人的美德。
  ④华峰柱日翠壁奔云:华山之峰支撑天日,陡峭翠壁直入云霄;借画中景歌颂主人高洁卓越的品格。
  赠张会友联
  养气不动真豪杰
  居心无物转光明
  【说明】
  张会友,北塘人,1935年因率北塘民众抗缴牙嗑税被捕入狱。出狱后,高赓恩站在维护当局的立场上赠送此联,劝其加强修养。
  奉慈禧命应制联
  架上有书多富贵
  心中无事小神仙
  【说明】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缉捕维新志士,扼杀了变法维新运动,重新,临朝亲政后,慈禧特设御宴诏荣禄、袁世凯等人参加,以示犒劳和庆功。以书法名于时的高赓恩亦被邀。席间,慈禧指着满室珠宝,以“何为富贵与神仙”为题,命高撰联,高斟酌再三写出此联。
  从表面看,联语无可挑剔,内里却有徒有珍宝算不得富贵,心中机谋太多不是神仙之意。
  颂咏清王朝联
  顺天康泰①雍澈乾坤②嘉圣道③。
  治国熙和④正逢隆世⑤庆恩光
  【说明】
  此联以嵌字格于奇字初囊括了清朝自开国皇帝顺治至道光六位君王的年号。
  【注释】
  ①顺天:遵循天道;《左传》文十五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顺天康泰,意为遵循天道因而事事处处安乐通畅。
  ②雍:和谐;雍澈乾坤,意为和谐的气氛贯彻于天地之间。
  ③嘉:称颂、赞许;嘉圣道,称颂圣明君主治理有道。
  ④熙和:兴盛和乐。
  ⑤隆世:同盛世。
  陈鸿翊故居内室联
  其一
  有忍有容事济德大①
  不庸不怨实至名归②
  【注释】
  ①有忍有容事济德大:《尚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意思是说:必须有忍性,事情才能成功;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
  (②不庸不怨实至名归:庸,用。怨,埋怨。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全句大意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其二
  采莲词调①更新绪
  咏絮才华②写入诗
  【注释】
  ①采莲词调:即《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绪,思绪。
  ②、咏絮才华:《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谢安侄女谢道韫咏雪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世因称女子善吟咏者为咏絮才。
  商号、宅门联
  北塘澡堂联
  金鸡未唱池先热
  玉版①轻敲客早来
  【说明】
  此是清末民初北塘人李敬波新建澡堂落成,由当时的北塘知名文人翟藐凡撰并书的楹联。
  【注释】
  ①玉版:指代澡票用的竹制筹码。
  北塘门神①联
  唐代忠良将
  中华福禄神
  【说明】
  此联作者佚名。
  【注释】
  ①门神:最早的门神,据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始于汉广川王去疾殿殿门的古勇士成庆画像。以后演变为元旦日绘神荼(荼音shū)、郁垒(垒音律lǜ)于门之左右。至唐,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唐太宗睡梦中常遭恶魔搅扰,大将尉迟敬德、秦叔宝自告奋勇,站于宫门两侧驱捉恶鬼,李世民不日康健如初。世人便将二人画像贴于门上,以保家人无恙。从此二人成了门神。
  寺院、道观联
  北塘观音寺联
  其一
  西湖三月景
  南海一枝春
  其二
  芙蓉花面春风暖①
  杨柳枝头甘露②香
  【说明】
  北塘观音寺位于北塘西,俗称西头庙,民国初期由北塘渔商大户集资兴建。由钟楼、鼓楼、前殿、后殿组成。殿内南海观音金面金身,庄严慈悲。1976年毁于地震。
  【注释】
  ①芙蓉花面春风暖:面容高洁如出水芙蓉(荷花),神态平易近人若春风和暖。
  ②甘露:观音塑像旁一般设有供杨柳枝的直口大腹甘露瓶,中注水,名甘露。佛教喻称能使万物复苏。
  北塘广慧寺联
  风调水顺呈德世及草木①
  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②
  【说明】
  广慧寺建于明嘉靖年间,又称小神庙,有“三尺铜佛铁瓦庙”之称。相传所供铜佛是渔民海上避险于一孤岛所得,渔民运回建广慧寺以供奉。寺以“广慧”名,乃取铜佛神通广大,智慧无穷,能保佑渔民安全作业之义。1976年毁于地震。
  【注释】
  ①风调水顺呈德世及草木:草木,即草木之人,指渔民。全句大意是,海上风调水顺,显示出广慧寺神明的恩泽已经普及到海上作业的渔民。
  ②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河清,黄河水浊,少有清时,古人因以河清为太平之祥瑞。海晏,海水波平。全句大意是,黄河水清,沧海波平,显示出一派天下太平的气象。
  北塘奶奶庙联
  好儿向渠塘①送去
  化身由瀛海②飞来
  【说明】
  北塘奶奶庙建于明万历年间。1949年初被毁。
  【注释】
  ①渠塘:大塘,这里指北塘。
  ②瀛海:大海。汉王充《论衡·谈天》:“九州之外,更有瀛海。”
  北塘真武①庙联
  一杆皂旗②遮日月
  七星宝剑震乾坤
  【说明】
  北塘真武庙位于庄东南沿海处,明万历年间建。庙前竖一杆黑旗,直对海口,渔家多以此为航标。庙内的真武塑像,手持七星宝剑,传说能斩妖驱邪。过去每年三月三日,北塘人奉其像绕庄游行,以取除瘟祛病之意。
  【注释】
  ①真武:原名玄武,宋避圣祖赵玄朗的讳而被改为真武。玄武本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与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之神。后来玄武神成为道教崇祀的对象,原形象为龟蛇合体。后改为人形塑像,披发仗剑,足踏龟蛇。
  ②皂旗:玄,黑色,所以真武庙用皂旗。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本书从宁河历史、七里海为中国漕运之源、光绪之死与高赓恩、宁河民俗、宁河县民间文化等几方面描述了宁河的历史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邓琼
责任者
张会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挽蔡巡检联
相关作品
赠许鹤笙联其一
相关作品
赠许鹤笙联其二
相关作品
赠友联
相关作品
赠张秀山联
相关作品
赠张会友联
相关作品
北塘观音寺
相关作品
广慧寺
相关作品
北塘奶奶庙
相关作品
北塘真武庙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