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月十九烧花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174
颗粒名称:
二月十九烧花船
分类号:
K292.14
页数:
3
页码:
163-1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庙会活动是丰台镇每年二月十九庆祝观音菩萨寿诞的重要庆典,其中的焦点是花船游街和烧花船的仪式。人们纷纷前来参与庙会,观看表演、购买商品和烧香许愿。庙会活动持续三天,充满喜庆和热闹的气氛,人们在此期间进行行善积德,传承着这一习俗直到解放前夕。
关键词:
丰台镇
庙会活动
烧花船
内容
相传,农历二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的寿诞之日。由于观音大士慈航普渡,广施功德,所以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在旧社会,很多地区的人们在二月十九这一天都要举行隆重庆祝。在解放前,丰台镇每年都要举办为期三天的庙会活动。
丰台的庙会活动是从二月十七开始的。从这一天开始,方圆附近的百姓就纷纷进城观看热闹了,一些精明的商家也趁机大搞营销活动,除去一般商品外,最抢眼的就是儿童玩具,木刀、木枪、风车、风筝,以及用秫节扎的马、羊等儿童玩物,从娘娘庙门口一直排到东大场的粮食市场,足有150米。
二月十七庙会的主要活动是花船游街。花船长10米多,宽约2.5米,船身是用竹竿做骨架扎成的,四面围上芦苇席,上面糊上黄色毛头纸。船身上画着海水疆牙和蛟龙图。船头是用纸扎成的开路鬼;左手持铜锣,右手高举锣槌。开路鬼后面是四值功曹分立在两侧,再往后是鹤鹿童子,一边是童男骑着一只梅花鹿,另一边是童女驾着一只仙鹤。在鹤鹿童子的后面是一位金面韦驮,手持降魔杵,威风凛凛。金面韦驮的后面是一个两米多高的佛龛,佛龛内就是观音大士的坐像了。观音大士的圣容端庄慈祥,左手捧玉净瓶,右手持杨柳枝,红孩儿、龙女相伴在左右。船尾扎的是一位老渔翁模样的,在后面撑舵。花船是早在东街的慈善公所内扎成的,扎成之后,事先停放在东村水会的水机房内。
早上八点时分,参加花船游街的人员先到慈善公所集合,由会头分派任务。活动开始后,先在慈善公所内的观音像前焚香叩拜,然后由八名青壮小伙子将花船由水机房抬出,人们称为花船出坞。八名小伙子都是身着彩妆,头戴方巾。花船先是抬到慈善公所东300多米的万泰店门口。这时,丰台三十二道花会全部在船头秩序排列,一直排到东大桥东头。会首宣布活动开始后,先是敲打一阵急促的锣声,游街活动才告正式开始。这里特别应该说一下的是:三十二道花会的会首是受到清朝皇帝御封过的花会——“竹马事”。那么这道花会是因何受到皇封的呢?原来丰台镇孙家庄出的这道“竹马事”,反映的是当年辽兵名将萧天佐、萧天佑和二位公主金瓶、银瓶驰骋沙场的故事。满清入主中原后,皇帝偶尔得知有此一道花会,便传旨进京御演,并下旨封“竹马事”为御封花会。自那以后,丰台镇三十二道花会,每逢出会必由另三十一道花会到孙家庄去请这道“竹马事”,不然其他花会就不能出。观看花会的大小官员见到这道花会,也要毕恭毕敬地站起来观看。这就是“竹马事”受皇封的由来。据传,全国受皇封的花会只此一道。
游街队伍的前面是三十二道花会,按照中幡架鼓、狮子……的传统顺序一边前进,一边表演。花船的队伍在花会的后面,花船队伍的最前方是一名十五六岁的俊美少年高举着花船游街的大督旗,然后是两个人抬着一口大锅走在花船的船头,大锅里装着许多燃着的香。花船队伍的两侧各有十余个十二三岁的男童打着彩旗。花船游街的路线是从东大桥开始,由桥西头往北绕塔后街到北村还乡河沿儿,然后通过西大街直奔关帝庙,之后就又返回西大街过龙王庙,再经南石闸子到天尊阁,最后从阁后街奔小东门外,又将花船抬回到东村水机房内,花船入坞。花船无论走到哪家门口,都有群众手持燃香迎接花船,然后将香扔进花船头的大锅内。还有许多人家用锡纸折成金元宝、银元宝、金锭子、银锭子往花船内抛撒,以此作为祝寿的进献。
花船游街活动一般要到中午十二点左右结束。到了下午,慈善公所内是男信士烧香许愿的日子。民国时期,公所内设有学堂,庙会时学校放假三天。庙会活动期间,慈善公所院内高搭顶棚,殿内法器齐鸣,庙内的尼姑和信士们一起念颂经文。
二月十八主要是女信士们烧香许愿的日子,这一天男士是不许出入慈善公所的。庙会三天中,也是善男信女们行德积善的日子,人们有的往公所内的功德箱里投放钱币,也有木匠借此机会为死去的穷苦人捐薄皮棺材的。那个时代人们对“种德收福”深信不疑。
二月十九这一天,是烧花船的日子。早上七八点钟,慈善公所内首先要举行隆重的祭拜活动,善男信女们轮流向观音菩萨像行三拜九叩大礼。然后花船出坞后照样抬至万泰店门口,三十二道花会在船前引领路线。这次的路线与花船游街不同。花船在花会的引领下从东大桥进东门,然后沿东大街奔大十字街,再转向南大街,出南门由镇外绕到董家大坟(现在的八一厂)附近,花船落定后,船头向南,船尾向北,三十二道花会围绕在花船的东、西、北三面。到了午时,会首手持火把,叩拜礼毕,将船点燃。这时,各道花会一起表演,鼓乐齐鸣,善男信女们皆拜伏于地,默默祷告。据老人们说,每当花船点燃之时,便有北风刮起,人们都说是观音大士施展法力,乘北风坐船返回南海洛伽山。烧花船活动就此结束,参加花会表演和烧花船活动的人一起回到慈善公所吃素宴。
在庙会三天中,许多善男信女都要斋戒三日,以示对观音大士的崇敬和笃信。丰台镇每年一度的烧花船习俗一直保持到解放前夕。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芦台五代战乱史、七里海游记、曹操与古蓟运河、宁河的鱼类资源、丰台的民间花会、爱国将领李兴中、铲子把董氏的兴衰、李庄惨案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万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