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漫话元宵花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835
颗粒名称:
漫话元宵花灯
分类号:
J528.7
页数:
4
页码:
120-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日文化,起源于汉代宗教性节日。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包括吃元霄、逛花灯,灯是元宵节的重要特征。历史上,花灯制作技艺不断提高,灯节活动逐渐深入民间,宁河县元宵花灯活动也有着悠久历史,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项受人民喜爱的文化生活内容。
关键词:
宁河县
民俗
元宵花灯
内容
正月十五吃元霄,逛花灯,这是我国的重要节日文化。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元夕节,也叫灯节。有关元宵节的由来,民间说法很多,各地也不尽相同。据《史记.东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祀,至明而终。”说明这是一个宗教性节日,所祭祀的是太一神,即太阳神。
西汉初年勘平“诸吕之乱”(吕后亲戚的反叛朝廷活动)是在正月十五日结束,因纪念大捷,与民同乐,便扩大了元宵节的影响。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统治者提倡“燃灯敬佛”,把挂灯笼变成元宵节的重要特征。在汉明帝永平年间,正式发布了“上元燃灯”的圣谕,元宵节被称为灯节,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灯是人类会用火之后的一大创造,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灯的制作技巧也日臻完美。据历史记载,周朝已有烛灯,至秦,灯的工艺水平已很高超。《西京杂记》写“汉高祖入咸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多蟠螭(无角龙)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则列星盈盈焉”。近年长沙出土的牛灯,制作年代与刘邦进咸阳宫是同一时期,其牛三足,长角上盘,如竹篮提柄。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长信宫灯,以珠宝镶嵌为目的跪坐宫人手持灯盏,其防风、排烟的工艺已十分精巧。这些制灯技艺在元宵花灯中又得到充发发挥,使我国的花灯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花灯已成风气。隋大业二年,京都端门外大放炬火,光烛天地,灯节已进入极盛时期。唐代作灯轮高二十丈。明皇李隆基在元宵节令搭建150尺高的灯楼,上坠金玉,风吹玉动,铮铮作响。五代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遣事》中说:“韩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树之高山,百里皆见,光明夺目。”
到了宋代,由于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灯节活动深入民间,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做灯山。中有普贤骑象、文殊骑狮灯,人工绞磨抽水,让水从佛象的手臂中流出,有如瀑布一般。《武林旧事》卷二记述南宋京城临安(即杭州)有琉璃灯高五丈许。文中说:“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所谓“元宵灯”者,具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内之烧缀,即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景物奇巧,前无其比……”这时已有“〓(chen)灯(即鱼灯)刻镂金珀玳瑁以饰之;口珠子灯则以五色珠为网,垂流苏,或为龙舟、凤辇、楼台故事;羊皮灯则镞镂精巧,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罗帛灯之类尤多,或为百花,或为细眼,间以红白,号“万眼罗”者,此种最奇。此外有五色蜡纸、菩提叶,若沙戏影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又有深闺巧娃剪纸而成,尤为精妙。”到南宋时,灯谜也开始出现,书中说:“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明代灯火又有新发展。据《续文献通考》载朱元璋于“洪武五年正月十四日敕近臣于秦淮河燃放水灯万枝,十五夜半竣事。”说明了在当时帝都南京灯火规模之大。
清代京师放灯场面亦十分壮观,每年都举行赛灯活动,其中以龙灯最为突出。京城还有“散灯”的风俗。各地的花灯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当时以经济繁荣文人荟萃的苏州花灯最为兴盛,有江苏丹阳的料丝灯(即玻璃抽丝为制灯的主要材料)江苏丹阳的麦秸灯。杭州的羊皮灯、南京的夹纱灯、浙江宁海硖石针工彩灯最有特色。清代诗人梁绮石有诗云:“鱼灯万星耀长空,热闹元宵处处同。顶马狮龙人物好,街歌巷舞尽儿童。”足见元宵灯节景况之盛。
解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我国的花灯艺术由于专业科技人员和艺术工作者的参与,水平空前提高。光导纤维、异型莹光、紫外线光、光控、声控等技术运用于花灯制作,国家多次组织大型灯展,参与对外文化、贸易活动。使花灯艺术完全突破了原有的节日文化传统的范围,而成为吸引世界各国人民来华交流的重要形式。
我县花灯活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清代《宁河县志.岁时》记载,早在明代元宵花灯活动就已十分兴盛。“入夜各庭堂挂灯。室隅燃烛,祀天地、家神及祖先……其街市则张灯结彩,无灯不备,如火龙、竹马、麒麟、狮子之属,燃灯于腹,借人力跳舞如生。”生活的日益提高,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不断加强。我县的元宵花灯活动也在1990年春节期间得以恢复。在县委、县政府的主持下,发动了全县各乡镇、行政、企事业单位,结合各自特点,集中群众智慧开展制灯活动。一时间,数百盏传统、现代风格各异的花灯参加了首届“良宵美景花灯展赛”活动,县水利局的“二龙戏珠”灯,白酒厂的“济公饮酒”灯十分着人喜欢。
1992年春节期间,参展花灯已上千盏,芦台镇万人空巷,举家观灯,方圆百里之内不少群众扶老携幼前来赏灯,白酒厂的“金猴饮酒”灯规模宏大;针织厂服装模特儿灯借物巧用;水利局“哪咤”降龙灯栩栩如生;宁河宾馆“寿星”灯造型幽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3年春节期间,我县的花灯活动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许多单位已有自己的制灯能手,花灯的构思新奇,技艺精巧,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玛钢厂的“钢花怒放”灯,无论是立意造型,无论是声光、动的结合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
由于发动工作的深入广泛,农民个人制灯参展的越来越多,他们的作品风格质朴,就地取材,高梁杆,麦秸杆、羽毛都成为制灯材料。东棘坨乡躲军淀村农民创作的麦秸杆宫灯专家们看了赞叹不已,该灯被天津市民俗博物馆作为民间艺术精品收藏.
为了促使花灯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县文化馆作为重点扶植的示范制灯单位,他们不仅深入到各单位去铺导,解决具体问题,而且还自己设计制做了大型的花蓝灯、宝塔亭阁灯、黄鹤灯,牌坊灯。他们匠心独运,奇构思,巧制作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把每组灯都搞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所以博得很高的荣誉。1992年秋,宝塔亭阁灯代表天津市出席了文化部在山东省淄博市举办的全国花灯邀请展,荣获二等奖。
总之,元宵花灯活动的开展已把我县的节日文化推到一个历史新水平,使之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开展花灯活动将是我县对外交流、扩大影响的重要形式之一。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本书记载了宁河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有关历史资料,包含了艰难岁月、先烈足迹、革命回忆、史海钩沉、民俗风物、古镇谈古、工商邮政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扬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宁河宾馆
相关机构
宁河县文化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