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历史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38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史概述
分类号:
F327.21
页数:
1
页码:
201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中国河北省宁河县农业的历史发展。
关键词:
历史发展
农业
宁河县
内容
宁河县农业历史悠远。据考古资料记载,战国晚期至西汉前期的田庄坨古墓葬出土的陶罐中即有谷物籽种;潘庄镇也曾出土汉代铁制农具残片。说明宁河境内当时已经出现自耕形式的农业生产关系。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北征凿通泉州渠,沿海及内河漕运迅速发展,促使沿岸农业的发展。宁河人民在从事渔盐、漕运业的同时,开垦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公元207年,为北征乌桓供给军需,在今宁河镇建“备粮屯”,囤积军粮。屯田形式的土地官有制也随之而生。汉以后,战争频繁,不断增加的军费、军粮取之于当地。负担租税的自耕农民,越来越多地脱离官府,沦为豪强地主的佃农。土地逐渐为少数人占有,农民则大部分依靠佃耕和出卖劳动力为生。元代,官府强行征购土地,实行军屯,至元年间“大都近县辖屯田1.57万公项”,生产关系再度变化。明代,据《顺天府志》记载,政府下令流徙人民回乡复业,并施行“开中盐法”,不断开垦荒地;宣宗宣德年间,又规定直隶地方“民间新开荒田,永不起科”(见《明经世文编》)。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这些分给农民的新垦耕地称为“民屯”。新型的土地占有关系使农业一度复兴。清代,王公贵族圈占土地,“增租夺佃”,民不聊生。时,宁河县辖耕地5980.4项,而被圈占的宫地、官地、屯地、边地、贴军地共达1900顷。顺治十七年(1660年),刑部尚书杜立德(宁河镇人,有传)题本中载:他们“或强占园地,吞霸菜亩;或拆毁房基,推坏房屋;或夺坟地,而破冢殃民;或强掠器具家伙、日用之细,逐民诈财,不一而足”(见《清史档案》)。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农业凋蔽,加上封建地主巧取豪夺,农民大量流徙或改营他业。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载了宁河县情,包括地理位置、建置、区划更易、县城、乡镇、村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电力、工业、商业、社会经济、民俗风物、文化及人物资料等。
阅读
相关事件
206年曹操北征凿通...
相关事件
公元207年曹操为北...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