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观为园所发展注入生命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5268
颗粒名称: 教育生态观为园所发展注入生命力
分类号: G527.2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幼儿园在环境育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环境生态、管理生态、机制生态三大载体完整地践行“生态”理念,推动园所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方面,强调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注重环境自然化、社会化和动态化;管理生态方面,将差异作资源,建立“老用经验、中用智慧、青年用活力”的管理机制,并聚焦优势形成三格式培养模式;机制生态方面,建立开放的办学机制,展现园所“大教育观”,联合教师资源成立教师志愿者队伍,让教育走向社区、走向社会。
关键词: 幼儿园 环境育人 河东区

内容

我们在环境育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不仅让环境有教育意义,而且赋予其生命,让环境会说话,让教育生态化,把“教育生态”作为推动园所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通过环境生态、管理生态、机制生态三大载体完整地践行“生态”理念。
  环境生态——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
  幼儿园面向的教育对象是3-6岁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的局限,他们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选择、适应、改造等能力,这就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环境对幼儿成长具有深刻的塑造性。
  一是环境自然化。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要将环境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自然、自由的世界里尽情表述他们天然的话语、释放他们纯真的思想、谱写他们质朴的童年,也要培养儿童爱护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二是环境社会化。营造幼儿园“教育生态环境”,就是要使园所的“一墙一砖都有灵魂,一草一木都能说话,每个场所都能育人,每个角落都能悟人”。三是环境动态化。环境不应该是被动的和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儿童的需要不断地调整与修正。
  管理生态——
  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尊严和幸福
  自2000年以来我园先后合并了两所园,形成了“三方割据”的局面,从而带来了管理方式、管理制度以及教师行为习惯等冲突。面对三园合并必须稳定再发展的压力,我冷静思考,制定了“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将差异作资源,让合并人员都成为人力资源。我们倡导“善待差异、唤起自信”,激励教师进行“互补式”团队合作,提出了“老用经验、中用智慧、青年用活力”的管理机制。第二步:挖潜能促发展,让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在人才使用上聚焦优势,形成三格式培养模式,即入格、升格、风格。第三步:聚风格为品牌,让人力资本变为无形资产。在教师内在需求的基础上,采取菜单式培训和岗上签约式定向培训的方式,通过学术研讨、业务学习主题认领等活动,扩大骨干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力。
  机制生态——
  让园所回归其本体存在
  我们在“树无围墙”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展现园所“大教育观”,通过“外引内联”逐步建立起开放的办学机制。“外引”即引进家长资源,成立“家长助教团”,请男性家长进课堂,弥补幼儿园男性教师缺失为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内联”即联合教师资源,成立了教师志愿者队伍,利用业余时间走访社区家庭送教上门,参与社区大型活动宣讲、家教咨询。开展了“大型交友会”拉近了教师、孩子、家长、社区之间的距离,强化了教师职业社会化,让教育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让和谐从教育开始。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孟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