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晨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3283
颗粒名称: 沂蒙晨风
分类号: K92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八百里沂蒙的秋色中,感受到了山里的美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与山里孩子的交流,作者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困难但仍然保持纯真和热情。作者留下泪水,感慨于解放军对山里人的帮助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离开时,作者将军挎包送给了孩子们,感动于他们的热情和感激。八百里沂蒙让作者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 沂蒙 美景 自然

内容

雨过天开。
  秋阳在八百里沂蒙露出了半个脸儿,延绵的远山已伸出饱满的臂膀去拥抱刚刚升起的太阳,飞金流银的斑斓图画辐射出一种强烈的诱惑。
  风起风止时,满地落叶。
  八百里沂蒙,披着奶白色的轻纱,袅袅地在天空萦绕,我张开双臂,深深地吸吮着这八百里沂蒙的晨风。
  天很蓝,蓝得像摩梭湖湖里的水,大朵大朵的白云,柔得像华北平原上的白棉花。
  借着宜人的秋色,我开始走向八百里沂蒙的腹地。山道两边的野菊花摇曳着满身的绚丽,古槐树上的喜鹊从高高的窝里探出头来叽叽喳喳地叫着,山峰从幽谷的密林深处匆匆赶来相迎,漫山遍野的红叶以火焰般的热情拥抱着山外来客。
  弯弯的山道被突兀的山石、葱茏的树木遮掩得瞅不到边际,我觉得我是在向心中的灵道踏攀。微微带刺的酸枣儿,悄悄从绿叶间腼腆地偷瞧着我。我伸出指尖,小心地躲开枣刺儿,摘下两颗,丢进嘴里,仔细地咀嚼着,品尝着八百里沂蒙曾养育过千千万万八路军、解放军的红色土地上长出的小枣儿,连皮带渣儿吞进肚里。小枣儿是那种涩涩的甜,使人回味无穷。
  八百里沂蒙的朴实美景将我抚得心宽意畅起来。
  大山深处,野花更加色彩艳丽,疏疏落落点缀其间,山风一吹,花儿无拘无束地摇曳着,无半丝温室中名贵花卉娇柔矜持的做作气派。秋阳透过重重叠叠的树叶,将树影斑斑驳驳地投在山间小道上,错落有致的光影随风而动,不时摆动的花影与巍然不动的山石形成动与静的辉映。
  八百里沂蒙,站在你的脚下,我静静地赏析着你,感望着一种平实无华的心语。
  与山相望,人无语,山无言,但我已从你凝固的历史中解读出自己的渺小。凝眸着八百里沂蒙,如同凝眸曾经的历史和遥远的未来,感知世事的变化和沧桑。
  上坡,下坡,弯弯曲曲的山道蜿蜒向前,我渐渐走入自己的记忆。一阵山风吹来,无数的水珠自叶片上同喧哗的鸟声一同落下,我的衣襟,便有了拂之不去的梦痕。
  翻过几座山包,脚上打了几个水泡,我坐在山道边的一块山石上准备歇息片刻,摇摇水壶,空了。
  几个山里的孩子,每人手上拿着一个火红的山果子,来到我的面前。
  “叔叔,这是咱沂蒙山特有的红杏果,甜着哩,尝尝。”他们把果子递给我。
  “咱们不认识,为啥要送给我果子吃呀?”我盯着一个孩子问。
  “你是穿绿军装的解放军叔叔呀!解放军是俺们最亲的人。”其中一个稍大些的女孩眨着稚气的眼盯着我说。
  女孩的话令我心潮涌颤。
  “啥地方有水呢?”我晃着手中的水壶。
  “前面不远有个蓄水池,俺去给你灌。”一个男孩子伸手抓过我的水壶,转身就跑走了。
  眼前的几个山里孩子,满脸垢尘,浑身泥土,与八百里沂蒙的秋阳美景显得很不协调。
  “你们不洗澡吗?”
  几个孩子同时摇了摇头。
  “为啥,是没有水吗,你们家里用的是天上的水还是地上的水,这地方好像不缺水呀!”我俯下身来,凝眸着孩子们,静静地想收割梦想。
  “家家都有一个蓄水池,水金贵着呢。”一个孩子身上穿的衣服又肥又大。
  “你的衣裳是不是穿大人的?”我咬了一口红杏果,心肺沁甜。
  “俺们这去年受了灾,来了许多和你一样穿绿军装的解放军,他们可亲了,房子是他们帮着修的,人是他们救的,衣裳是他们送的,还给俺们讲故事。”孩子们围着我,拉着我的胳膊。
  那一刻,我的视线模糊了。
  “孩子们,上学了吗?”
  “没有,家里穷。”孩子们的回答令我的心再次颤栗了……
  要动身了。我把绿色的军挎包送给了那个年龄稍长点的孩子,希望孩子们能永远记住解放军,也希望孩子们能背上书包早日上学去。
  已走出好远了,泪眼朦胧中,我看到那群和我素不相识的孩子们站在山道上,双手还在不停地晃动着,手中的红杏果,像火红的灯盏为山外来客照引着前行的路。
  果实已被食之,而梦想却一点点地被收割,谁也无法回避的这份梦想,与我依然相伴。
  走进沂蒙山,仿佛走进昨日的自己,心有千千结时,八百里沂蒙让我释然。
  哦!八百里沂蒙,我柔肠百结地在此处频频回头。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段家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