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2979
颗粒名称: 八仙山
分类号: J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八仙山是天津第一座“绿岛”,天然落叶阔叶次生林绿满群山,覆盖率达到了90%。八仙山内有各种动物400余种,植物近400种,其中中草药达200余种。八仙山春夏秋冬都有景,一景胜一景,一年美四季。
关键词: 河东区 八仙山 影视片

内容

年轻时,我曾参与为蓟县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编导过一部影视片。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组工作人员在春夏秋冬四季多次进山,从低谷山涧到耸峙山峰,从溪流山泉到森林山地,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汗水和身影。
  八仙山在县城东部约40公里处,坐落于蓟县、遵化、兴隆三县交界之地。东面毗邻金碧辉煌的清东陵,西面是林峦秀逸的盘山,雄伟壮观的黄崖关长城近在咫尺,山脚下是风光绮丽的翠屏湖。
  说起八仙山的得名也十分有意思,在我们拍摄影视片之前,八仙山一直叫做“八仙桌子”。相传八仙过海之后,曾在山中一块巨石上歇脚饮酒,这块巨型方石至今仍完整无损,整个山林因此而得名为“八仙桌子”。后来在讨论影视片脚本时,经有关领导和专家讨论一致同意更名,并拟请了有关部门批准,将“八仙桌子”正式更名为八仙山。没想到一部影视片,催生出一个新山名。
  听地质学家介绍说,八仙山地层属于距今14亿年至18亿年的中上元古界长城系石英岩中生代,形成了山高谷深的中高地山貌。它是天津地势最高的群峰汇聚地区,一般山峰海拔在500米至900米,主峰聚仙峰为1052米。整个八仙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万余亩,是天津第一座“绿岛”,天然落叶阔叶次生林绿满群山,覆盖率达到了90%。整个山区的雨雪水经过天然森林植被的过滤后注入桥水库,使它成为引滦入津的水源涵养地。特殊的地质层面使它成为了地质水源“万卷书”,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使它被誉为天然物种的“基因库”。八仙山内有各种动物400余种,植物近400种,其中中草药达200余种,有国家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12种。
  记得第一次进山拍摄,是在绿色满山的夏季,整个八仙山都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无论是山峰、陡坡、峡谷,都被天然植被所覆盖,油松林、山杨林、白桦林、灌木林、蒙古栎林等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绿涛起伏。阳光透过浓荫洒在地上,虽然拍摄工作十分辛苦,但对绿色的憧憬使我们忘掉了一切。
  一次,我们边登山边进行拍摄,当爬到半山腰黑水河林区时山风骤起,一股黑云袭来,顷刻间大雨倾盆。特殊的山地风貌使这里成为华北地区的多雨之地,素有“一年七十二场浇陵雨”之说。我们躲进护林员的小屋,打开窗户用摄像机拍下了森林的雨景。绿林中的雨“哗啦啦”地下,峭壁上雨水飘飘洒洒,从山坡上汇成的水流直冲向沟谷,声如虎叫狮吼。
  当我们登上了八仙山最高峰——聚仙峰时,站在山顶上的风力发电机旁侧目远望,整个翠绿群山尽收眼底。绿色的喜悦、绿色的陶醉、绿色的神思,真是难以言表。那时,每当饥肠辘辘之时,我们便在路上采些木耳、蘑菇,用护林员的大灶煮而食之。
  秋季,整个山林如同大自然的调色板。红的、黄的、红绿相间的树叶漫山遍野,色彩斑斓,层林尽染。至今我仍然记得在靠近一线天附近一个陡坡山峰上,一大片红叶树林霎时间被山风吹得纷纷扬扬,忽上忽下,像成千上万只飞舞的红蝴蝶。
  冬天,镜头中的森林一片银白,雪压松枝,所有的山中精灵都被覆盖在这一片白茫茫中。
  当春天来临之时,早期开放的花卉已含苞待放,山阴雪未化,山阳杜鹃花。桃花、太平花、绿带花、东陵八仙花等已竞相开放,八仙山中成了花的海洋,鸟瞰八仙山——一片翠绿的大全景。
  八仙山春夏秋冬都有景,一景胜一景,一年美四季。
  直到现在,我还经常翻看着八仙山的照片,仿佛又回到那绿色的怀抱里,那山之绿、林之密、花之美……时时萦绕在脑海之中。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田宗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