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图书馆
河东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河东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绿色满盐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2629
颗粒名称:
绿色满盐村
分类号:
I267
摘要:
《绿色满盐村》是田宗友所作的一篇散文。
关键词:
文学
作品
田宗友
内容
前些日子,去汉沽区参观了航母之后,我顺路走访了一个盐村。我的家乡离这些散落在海边的小盐村并不算远,从小到大,我对这些小盐村的印象一直是这样的:水天相连间夹着个小村落,无树、无草、无花,一片荒凉的盐碱滩。
那天,我想再走进这个春风播不下绿色的地方,看看如今是个啥模样。
没进盐村先闻咸味儿。我在30年前,就曾写过一首描写盐村的诗,开头写道:朝霞染红天,海潮涌村边,盐村果然不虚传,空气中也飘着三分咸……。可如今放眼望去,昔日盐村四周的荒碱滩,早已被开拓成一片片平整的盐田,生产规模已今非昔比。分布在盐田中的各台扒盐机旁,都堆着亮晶晶的雪白小盐山,颇为壮观。
自古盐村少绿色。这里的老人们形容说:白白花花一大片,鸟雀不来蜂不恋,大风一刮冒白烟儿。常言道,人缺少什么就渴望什么。自古以来,盐村人把缺少绿色的情思寄托在方方面面——本来是个光秃秃的小村落,却起名为桃花口、柳树屯;不同季节晒出的海盐,也被称之为桃花盐、梨花盐;连给孩子起名,大都叫花儿、翠儿、树墩儿……绿色在人们的心中。
当我走进盐村,突出的感受是这里已经变了样。光秃秃的街景不见了,满街有树、有花、有草,盐村变绿了、变美了。街两旁是高大的柳树,枝叶繁茂,像一把把撑开的绿色大伞。绿树引来了鸟儿,叽叽喳喳在盐村上空鸣叫,大街小巷一派春意盎然。
莫说河边柳随风动,翠柳已到处都是。要知道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个寸草不生的荒碱滩,柳树成荫本就是件稀罕事儿!听村里人说,栽花种树的土是从几十里之外运来的,又经常浇水压盐碱,才使树木花草成活。富裕起来的盐村人,是把心中追求的美,祖祖辈辈凝聚成渴望绿色的情结,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变成了现实。
我来到一个退休老盐工家里,它的院落简直成了一个小花园。房门前是两株青藤植物,顺着支架爬上墙头,密密匝匝的。窗台上摆着四大盆君子兰,绿叶翠中透亮,花枝舒展,显得风度翩翩。花池里,月季、茉莉、白兰花等姹紫嫣红,花香四溢。老人说,他和盐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正用扒盐磨粗的大手精心摆弄着花花草草。
最使我感动得还是盐村里的养花“女状元”,她天生双腿残疾,是靠人背车推上完了初中。但她身残志坚,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份事业。近年来,她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环境美的愿望强烈,便动了心思,通过拜师学艺,读书自学等干起了养花事业。如今在她的花窖中,各种花卉已有几千盆,她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花专业户,用自己的双手和心血为盐村添了美。
家家院里、屋里都有花草的身影,树下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绿色。春天再也不白白在盐村度过,绿色在这里扎根常驻。
我漫步在盐村中,沉浸于绿色的喜悦,迎着吹来的海风,头脑中充满神思。绿色是春风,是生机勃勃,是美、是诗,是大自然献给人类优美的歌。
绿色满盐村,这才是多姿多彩的生活。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田宗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