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图书馆
河东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河东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忍让是一种胸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2498
颗粒名称:
忍让是一种胸怀
分类号:
I267
摘要:
本文讲述了忍让是一种胸怀和底蕴的体现,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品质。它并不仅仅是软弱、无奈的表现,而是对宽容和理解的一种追求。通过忍让,可以化解矛盾,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用博大的胸怀去理解他人,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问题,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
当代
散文
刘宝民
内容
也许是源于约定俗成的判断定位,亦或是多年沿袭的思维方式,人们对忍让的理解往往是贬义大于褒扬,讥讽多过推崇,总觉得这是在人际交往中被迫采取的下策或无奈之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无助和无能。实际上,这是一种人生认知的误区。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书里对“忍让”一词作了如下解释:容忍、退让。基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人把忍让与软弱、窝囊划上了等号,认定忍让带来的只有痛苦与烦恼。于是,有的人不分对象、场合和地点,不管事情的前提与缘由,不论是否值得动怒发火,一律采取针锋相对、凡事必争、斤斤计较、绝不退让的做法,后果常常是因小失大,损害感情,不仅容易留下创伤,更可能酿成祸端。类似的事例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大家对此似乎已是见怪不怪了,但事后却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倘若当初双方都能忍让克制一下,又会出现怎样的结局呢?
前不久,通过阅报得知,曾成功地创作出《一条大河波浪宽》、《思念》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乔老爷”的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在谈及数十年来如何与夫人情深意笃相濡以沫的生活体会时,生动又风趣地讲了一个字“忍”,而他的夫人则让人忍俊不禁地用了“一忍再忍”做了更精彩的解释。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在这个“忍”字的背后包含着这对伉俪多么丰富的情感和感人的故事,也从另一个层面让人领悟到忍让的确是一种胸怀,体现了人的品位和底蕴。
其实,从古至今就不乏对忍让的诠释。比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再如,“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有,“忍辱负重”、“能忍自安”、“卧薪尝胆”等。假若由此再提升一步,那么,我们时常列为警句的“制怒”、“慎独”等无不渗透了忍让的深刻内涵。被世界公认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周恩来总理就堪称是为国为民、忍辱负重、力挽狂澜的杰出典范。
忽然想起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喜剧小品《让一让,生活会更美好》。诸如小品里那种因两车交会时发生摩擦,双方互不相让,加上周围人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由于处理方式不同,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不妨举例说明,每天大街上的人几乎随时会出现挤擦磕碰的情况,如果双方均表现出高姿态,主要责任一方诚恳致歉,次要责任一方豁达大度,会使一触即发的事态冰消雪融,化干戈为玉帛。与之相反,一边得理不让人,一边无理搅三分,暴躁失态,激火叫板,尽管事情本来不大,却很可能酿成大祸。媒体上不时有此类事件的报道,大多因当事人一时头脑不冷静,做出种种越轨举动,瞬间铸成了大错,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了不尽的麻烦,事后再追悔万分恐怕为时已晚了。
日前,笔者在一个十字路口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位步行穿越马路的老年人被一逆向骑行的年轻人撞了一下后,很快围拢了一圈人,把骑车的小伙子吓坏了。围观者纷纷给这位老年人出“主意”,让他找对方索要“精神惊吓费”。只见他微微一笑,轻轻地对小伙子说:“我没事,不要害怕。以后骑车多加小心,你走吧。”小伙子顿时脸红了,不住地鞠躬赔礼,还固执地留下了自己的电话,一场预料中的纠葛顷刻间烟消云散。当事人轻松走了,旁观者散去后好像都若有所思,交通繁忙的路口依然车水马龙,仿佛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一样。
其实,一个人在大千世界中生存,当然要工作和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难免产生一些矛盾和羁绊。事事计较,寸土不让,寸利必争,针尖对麦芒,必然导致矛盾激化,给社会和家庭埋下隐患。反过来,遇事大家都能用博大的胸怀让一让,宽容理解,换位思考,发扬风格,许多看似复杂棘手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生活也将变得更美好,更温馨。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宝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