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铁血军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1132
颗粒名称: 绘就铁血军魂
其他题名: 记军旅画家杨雷鸣
分类号: K825.7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杨雷鸣的军旅生活和他对绘画艺术的热爱。文章强调了杨雷鸣在军旅生活中的经历和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他的作品如何展现当代军人的内心世界和超越自我的力量。文章还谈到了杨雷鸣的多元化性格和他在艺术创作中的坚持和追求。
关键词: 河东区 杨雷鸣 画家

内容

我和杨雷鸣都是冀南宗邑人。1981年一起参军;1993年一同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尔后、我在武警北京总队文化站,他在天津总队文化站,可以说、我们是志同道合并肩前进的战友。
  人有人格,画有画品,也即画如其人。当你品读了杨雷鸣的画自然也就了解杨雷鸣的为人。杨雷鸣5岁学画早年成才,16岁踏上军旅之路,从战士、班长、电影组长、副指导员、文化干事,一直干到文化站长,一晃就是20几年。他在津沽大地上同战友们一起摸爬滚打,忧乐与共,把绘画艺术之根深深地扎在了“军旅”这片沃土上,近年来他还有幸两赴塞外草原,两下天山戈壁,三上青藏高原,在西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体验生活,审视生活。他说,神韵出于情感,情感来自激情,激情源于生活。这是他审视生活的结晶。也因此,杨雷鸣称得上是一位有特殊生活阅历的人。由于这种生活阅历的释放,他先后创作出《铁血边关》、《铁血卫士》、《卫士风采》、《卫士雄风》、《卫士芳魂》、《高墙之歌》、《伟人风范》等七大系列近千幅国画作品。严谨写实的造型微妙多变的色彩,国画语言的直叙,含蓄意韵的彰显,仿佛画面上的一切都那么怡然、平和。那些精于营造的画面像一首首激越张扬的战歌,通过隐蔽无形的绘画语言,传递给了可以对话的人,拉近了与对话人的距离。很难想象杨雷鸣作为一个画师,能如此的坦诚和单纯,以至于让人们想到,这些画面绝非裁云镂月的“适趣闲文”,更不是标花宠草的“快餐文化”,而是深入到商品大潮与神圣职责撞击下的军人的内心世界去探幽掘微,展现当代军人美好的人性和敢于在这个过分看重自我的时代里超越自我的力量。目前,杨雷鸣的画,之所以被中国实力派画界同仁誉为“大我散文画儿”,想必也是基于杨雷鸣对生活、对艺术、对生命的无限虔诚吧。
  就职业与专业而言,杨雷鸣从事的军事文化管理职业,与他所从事的绘画专业基本无关,也正是自己所从事的文化管理工作才使他无法远离时代和社会,更便于他理解时代、社会和人生。因此,使他比其他职业画家更多了一份“新闻灵感”的切入,也对像他那样的从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都是写实主义的人物画家来讲更多了一份裨益。杨雷鸣也正是基于这种心态,才不遗余力的提高学历,丰富学识。从八十到九十年代,武警工程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还有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人文函授大学,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都曾留下他涉猎的足迹。其间,杨雷鸣不仅在绘画专业方面得到了中国著名国画家刘大为、杜滋龄、任惠中的悉心点拨,而且全方位的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电子工程水平和驾驭军事文化工作的管理能力。他画笔下的当代军人站立像山峰,倒下如江河,升起为星座,飞翔为雄鹰,奔腾为骏马。他的每一幅画的背后,都镌刻着当代军人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英雄历史,都埋藏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悲壮故事。每一幅画都凝结着豪迈的军魂,都是对当代军人最真挚的礼赞。
  画即其人。杨雷鸣的性格是多元化、多棱角的。早年冀南老区的风土乡情,造就了他憨厚、质朴、谦逊、内向的性格。后来当代军旅的战斗激情,又培养了他雷厉风行,务实高效的作风。一次,海南一位影视老板找到他,要出每月万元巨资,聘请他为公司专业画师,他听后不为所动,婉言谢绝。事后,他才对我说:“用尺子量钱的富商生活固然充满诱惑,可是我对军旅的眷恋却是用尺子量不出的情结!”有一次,杨雷鸣把国画《雪域风情》捐赠给中国西部“爱心书苑”,记者当场问他“何以有此义举?”,他斩钉截铁的回答说:“我要为自己生活过的苦难世纪留下一个真诚画师的心灵和情思的不灭光彩!”当对方极力要知道杨雷鸣的名字时,他却为之一笑,说:“我画画是要为军旅立传,为战士代言,你们知道我叫武警战士足已!”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大有
责任者
杨雷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铁血边关》
相关作品
《铁血卫士》
相关作品
《卫士风采》
相关作品
《卫士雄风》
相关作品
《卫士芳魂》
相关作品
《高墙之歌》
相关作品
《伟人风范》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