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今日河东》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0671
颗粒名称: 母亲的故事
分类号: I267
摘要: 该文讲述了母亲和她的义犬玛莎的感人故事。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张鸿敏 母亲

内容

母亲的名字很普通,王玉静。小时候,母亲在沈阳上学,那时也叫奉天。对于母亲的童年,我的印象只是一张发黄的旧照片。照片上的母亲十一二岁,抗日式学生短发,穿一件碎花中式旗袍,母亲的脚边有一只长毛绒绒像球一样的大狗,狗熊一样的小眼睛,眼巴巴的望着母亲使这张旧照片生动了许多。
  我小时候,母亲指着照片告诉我,它是一只苏联犬,一身红毛,我们叫它玛莎。玛莎是一条母犬。它很小的时候,被人弃在街头,放学的母亲把它抱回家时,它还不会吃东西。“也许是它的妈妈没有了?妈妈不会抛弃孩子的……”说这话时,母亲的眼里含着亮晶晶的泪水。
  玛莎在母亲的呵护下长的很快,一年以后它回报给母亲的是五只同样可爱的红毛小犬。玛莎和它的孩子几乎形影不离。
  一天母亲正在学校上课,一只红毛大犬串进教室,吓得几个女同学叫起来。是玛莎!它直呆呆地望着母亲,眼里含满了泪水。
  母亲意识到什么,随玛莎很快赶到家,玛莎的五个孩子踪影全无。
  当时家里的女佣偷偷告诉母亲:“大太太把小狗都送人了。”
  母亲哭了。抱着的玛莎也哭了。它用舌头舔着母亲脸上的泪水,似乎在安慰母亲。
  “你为什么不表示抗议?”我曾不解的问。
  那天,母亲没去吃晚饭。母亲的父亲王新民来看了一下,大笑着走开了。这件事再没有人提起。
  “为什么?”
  后来我知道了。母亲没有亲娘,她很小的时候,就被抱养到王家。这个家庭有吃有穿,就是没有亲情。玛莎是母亲第一个朋友。
  “后来呢?”小时候的我似乎更关心玛莎的命运。
  “它死了。”母亲的目光穿过时空,给我讲述了那一个恐怖的夜晚。
  日本投降以后,沈阳闹起白俄土匪,抢劫奸淫无恶不作。家家关门闭户。王新民家的店铺也关了门。那天晚上,王新民和他的两个太太在家里陪一个客人打麻将,突然响起枪声,慌乱的一家人陪同客人从后门逃之夭夭,惟独忘记了在楼上房间里的母亲。
  母亲听见响动,发现持枪的白俄已闯进了院子。她关上房门吓得钻进被窝里瑟瑟发抖。这时玛莎来了。它冲进房门,趴在母亲的被子上。
  白俄土匪挨屋翻找,带走许多值钱的东西,其中一个白俄来到母亲房间门口,打了一声“唿哨”,玛莎没动,白俄冲过来就掀被子……玛莎闪电一样冲上去,狠狠咬住了那个白俄的喉管,枪声响了,玛莎摔到地板上,“咚”的一声,一切都没了动静。
  半晌,母亲才从被窝里探出头来,“玛莎,玛莎?”母亲小声叫着。玛莎似乎咕噜了一声。母亲看见玛莎倒在地上,心脏便急速跳动起来。
  “玛莎!玛莎!”母亲看见了它头上的血,它的一只耳朵没有了。可它仍然试图抬起头,它伸出舌头,舔了一下母亲的手背,头一歪,死去了。母亲坐在地上第一次嚎啕大哭,哭得天昏地暗,一直哭到家里人回来。
  王新民率家人回来时,发现母亲的屋外躺着一个白俄土匪,他被咬断了喉管。他的右手握着手枪,左手的褡子里几乎放着家里全部值钱的东西。被吓跑的几个白俄,只拿走了几个匹绸缎。
  玛莎像英雄一样被王新民厚葬了。它的墓碑上写着:义犬玛莎令它的朋友王玉静终身难忘。
  怕白俄土匪再来报复,王新民变卖了店铺,一家人回到天津老家。母亲终于见到了她的亲娘,但这是后话。

知识出处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

今日河东紧紧围绕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成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以及百姓需要的工作生活知识,全面、及时、通俗地体现在报纸上,以满足读者对时政信息和生活资讯的多种需求。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鸿敏
责任者
王玉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