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床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0478
颗粒名称: 老床的故事
分类号: TS6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张床的历史和重要性,以及它在地震中的保护作用。文章还提到了妻子的心机和家具的更新换代,但妻子始终不舍得丢弃这张床。最后,妻子将床改制成两张造型别致的沙发茶几。
关键词: 地震 保护作用

内容

在焕然一新的居室里,这张漆皮剥落而又墩实的床,显得分外粗笨。它像一件年代久远的古董,置身在雕花地砖、组合柜、VCD、电脑桌的现代家庭氛围里,显出强烈的反差。
  但是,妻不舍得丢弃这张床。
  床是60年代末期托人在木器四厂买的,方楞的栏杆,榫子天衣无缝,又上了几遍红漆,搬进逼仄的小平房里,真如同容光俏丽的美人。那时候,大多是“一间屋子半间炕”的,床铺便成了重要生活场所。
  当日历翻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这床变得越发重要。记得地光闪烁、大地震撼时,我们一家三口睡眼惺忪慌不迭钻到床铺底下,四周一片黑暗,就听见轰隆隆的山墙倒塌声……事后才发现,一段危墙正巧甩在床上,但那张床仿佛钢筋铁骨,从床架到木屉居然丝毫无损!在以后的日子里,周围邻居都纷纷搭起了临建棚,我和妻商议后把床腿垫起了几层砖,晚上睡在床下又舒服又安全。后来,我还在床腿边上按了一串五彩缤纷的小灯泡,儿子一双清亮的眸子望着这神奇的床下世界高兴得拍着小手叫好……有一阵子,这船舱似的床下小屋成了孩子们的世界,他们不顾余震的威胁,玩着、笑着乐此不疲。
  到九十年代,我们迁进了两室一厅的新居。屋子宽敞了,妻和我就买了些木料打制家具。几乎是家产全面更新了。但我始终不敢建议“废谪”那张浑身斑驳的床,因为它曾在大地震中救了我们一家三口人的命!新家具制成后的最后工序是上油漆。妻是个颇有心机的女人,她在刷漆时请了一位有名的油漆工,且要求对方先去掉床架底漆,以求得整屋家具颜色的统一。
  油漆工是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只见他一边用火碱水清洗床架那暗红色的漆面,一边惊呼:“呦,还是贵重的香樟木!”消息不胫而走,后来接二连三来了好几拨人;他们有的出高价,有的提出用昂贵的席梦思床兑换。但是,妻不为所动。
  转瞬间物回天转,儿子成了家搬出了老屋,妻又突发奇想搞起装修。两室一厅经过精心装潢赛似星级宾馆,家具也大多换成新型样式,那张床的何去何从倒成了难题……
  正当全家人百思不得其解时,妻又露出她的“撒手锏”,她在买进镀铜架席梦思床的同时,又找到木器厂,特意将木床改制成两张造型别致的沙发茶几,于是,家中那个不甚大的客厅里早晚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樟木香味……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学彬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