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10202
颗粒名称: 爱心接力棒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一个新疆朋友从斌因为眼疾需要购买“集尿器”,但当地没有卖,于是他请求作者帮忙。作者拜托了一位军人朋友其明,其明拜托自己的战友购买,最终在多人的帮助下买到了所需之物。文章表达了作者和众多爱心人士对从斌的关爱和帮助。
关键词: 河东区 新疆朋友 眼疾 集尿器 爱心接力棒

内容

这天下午电话挺忙,从一点到三点半,一直被占线,两三位朋友分别聊得起劲,我也听得带劲。我躺在床上,听朋友倾诉,和他们交流,是我最大的乐事之一。
  第三个朋友电话刚撂,铃声又响了。“喂,你好。”这是我接电话时始终如一的问候。“你好,我是从斌。”噢,原来是新疆的朋友。我们好久未通电话了,主要是顾及长途电话的费用,所以基本上以通信交流。
  我们都关切着对方的身体。有病的人,最关心的就是身体了,希望残疾之余,多少还保留一些其他的健康。他是高位截瘫,比我这全身瘫痪的强些。当我问他正患的眼疾时,他说,我正因这事求你帮忙。求我?历来都是我求人做事,朋友“求”到我的,不外乎是在精神上所谓给疏导一下。我静听着,猜是什么事,听那语气不像是寻求“精神开导”。
  从斌说:这几天电视播放着一条讯息,说北京几位医学博士特地到乌市为眼疾患者诊疗。由于医生少,患者多,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患者每天需要排队候诊。我大小便失禁,排队求医,我就需要用“集尿器”。新疆这边卖的是老式的,不适合我用;我得买新型的,想请你帮忙,在天津买一个,最好尽快,否则,我恐怕很能排上队了。
  果然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事,可我不能袖手旁观。其实听了这事,我心里早已着急起来,恨不能马上就能帮他买到这个“集尿器”。我们都是深深体味过痛苦的人,所以对方的痛苦和需求就像自己的一样。我告诉他,我会帮这个忙,我有朋友,我可以请他们帮助。
  放下电话,我想到的第一个朋友就是其明。他是个现役军人、士官,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再有,军人办事利落、勤勉,讲究速战速决,不拖泥带水,这正好符合完成这一急需事件的条件。于是我给其明打电话,详细讲了情况。他听了爽朗的笑道:这事就交给我了,等我买好就给你送去。我说不行,新疆朋友是急需,最好这几日买到就邮过去。其明一听说:糟了,我现在正处封闭式复训,一个月后才能外出,但没等说出下面的话,他赶忙说:没关系,我让战友帮个忙,只要买到,立即邮过去。
  事情当天就开始行动了,其明告诉了战友,可战友也要等到周末才能外出。这位热心的战士也是急他人所急,于是给在本市的家人打电话,让他们先到商店或残疾人专卖店看看有无此货。
  我有些过意不去了。没想到自己的一句承诺,牵连了这么多人,无形中给他人增添了许多麻烦,自己却什么事也做不了。不过,这么多人的善举也让我看到了爱心圆的增大,看到了希望……从斌的期望将不会落空了吧?!
  翌日,战士的家人开始在几家商店购买,都没买到。转天继续寻购,终于在转了多家商店后,被战士的母亲买到了。其明兴奋的打来电话报喜,我们都为从斌高兴,欣喜之余齐声感谢这位战士,感谢战士的妈妈为从斌奉献的爱心和付出的辛劳。这时,我想到了三毛的一首诗:雪中送炭/贵在真送炭/而不只是语言劝慰/炭不贵/给的人可真不多。三毛的慨叹固然坦白,但不用我多说,通过这件事,我们还是看到了众多的爱心之人,他们都是真正的送炭者。其实,这期间,此事还惊动了一位叫刘云的电台主持人(其明与她聊天无意说到此事),她特别打来电话询问,希望自己能配合帮助从斌买到所需之物。
  我准备给从斌写信,详述这段感人经过。我想对从斌说,虽然残疾带给我们不幸,但作为弱势群体,我们常常又很幸运和幸福的获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我们更要以力所能及的奉献回报大家。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少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