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早就知道雷锋、黄继光、董存瑞一样,我也同时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海伦·凯勒。前者是健全人群里的英雄,后者是残疾人群中的楷模。他们同样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灯塔、繁星和阳光。
我们一直要求自己坚强地活着。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还有后来的张海迪)始终是树立在我心中的榜样,他们高大的形象,是我永远不可企及的。在我眼中,始终矗立这样一个画面:神情肃穆的他们在奋笔疾书,在艰难的拼搏中顽强地为人类书写着智慧与精神的光明,感召着人们奋发和坚强。这一形象在我心中定格得太深刻、太强烈了,以至于我完完全全忽视了他们也曾有过普通的人生经历。
但我还不曾实质性地靠近过他们,还不曾和他们接触和沟通。前不久,朋友借我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两本书。奥斯特洛夫斯基和海伦立即由那单一的姿态变得立体而鲜活了,仿佛与我们面对面相坐,他们以文字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他们的人生故事。以这样的“零距离”,我似乎接触到了他们微凉的肌肤,目睹了他们悲怆的呐喊还有倔强刚毅的唇角……在那双失明的眼睛里,我更见到那经过锤炼的生命所洋溢的璀璨光芒,这是一种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一种不朽的精神。
相比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性格要显得完整一些。他是在艰苦岁月的磨砺中成长起来的,虽性情不羁却十分顽强。他的脚印是笔直的,无一丝动摇的走过了革命的道路,直至他在战斗中负伤、瘫痪、失明,他的意志却从未摇摆过一次。也许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品格,而正是这种品格使他在遭遇不幸时能赢得自救:“在现在和凄凉的将来,他该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呢?用什么来充实这种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只作旁观者?”他的思路永远是这样的清醒:“只有笨蛋才自杀!怎么不去想想怎样战胜生活呢?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坚强的活下去!”
海伦的性格是残缺的,这是我不曾想到过的。如果我不读她那本书,我一直认为海伦也是以坚韧完整的个性走过来的,甚至要更完美些!
事实上,假如没有安妮·莎莉文老师,海伦的命运一定会重写。这是我读了《假》这本书后最直接的感触。是莎莉文老师将一个性格扭曲的残疾女孩子拯救出失聪失明的苦海,并用毕生的精力托举起海伦,让她站在了人类的顶尖。
失聪失明的恶运如同一双巨大的黑掌,遮挡了海伦认知世界的可能。听不到又无法用语言沟通,这无声黑暗的重灾深深摧残着幼小的海伦,使她变得像一匹烈性暴躁的小马驹,无人能够驯服。她任性、骄横甚至刁蛮,她就以这种扭曲向黑暗无声世界呐喊,从而宣泄她内心巨大的恐惧和委屈。后来是莎莉文老师接近她,深入她的内心,了解她的伤痛,一次次用智慧和耐心安抚她、启迪她,最终拯救和赢得了她。
现在,海伦成了“一个用生命的全部热情和力量,创建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的精神楷模。她离我们那么近,近到我们可以握手交谈甚至逗笑。
假如只给你三天光明或生命,你会怎么做?这是海伦假设给我们的问题。生命是短暂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我们都来学会珍惜、感激我们已经的拥有,书写生命每一分钟的价值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