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的构成要素,除产品市场外,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而其中的人力资源在企业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现在,国内许多企业或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是在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但使企业家们普遍感到烦恼的是人才匮乏,特别是高级人才寥若晨星。历数已经在我国登陆的“世界500强企业”,无不在人才优势方面抢占先机。固然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说,但经营环境再好、商机再多,没有人去精心谋事,一切还是等于零。所以,就某种意义上讲,从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操作工,到物业管理人员,都是企业缺一不可的能位载体。
在市场经济物竞天择的铁律面前,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个“力量源”实际上就是高素质的、配置合理的员工,就是训练有素的团队精神。日本松下公司便是实例,当时公司处在经济危机的衰退期,为保存员工队伍,松下先生毅然决定不裁人,在产量缩减的情况下轮班生产,他还带头自降工资,终于率领“松下团队”冲出困境,建立了享誉全球的电器王国。
事实上,纵观19世纪末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行为学派”和始于1960年的“系统管理学说”、“权变管理学说”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现在许多前卫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者已经将触角伸向企业管理的边缘学科,进行诸如企业文化、员工心理、团队精神等充满亲和力和“人情味”的专题研究,也足以说明企业家们在感情投资方面的不遗余力。我们承认: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的重要“软件”便是竞争,且这种竞争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我国加入WTO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但同时使产品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变得无所不在。
因此,企业家们不妨多注入一些感情投资,留住人才,留住人心。这是建立企业新型人际关系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