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荣,山东人,今年整80岁。老人不识字,说是解放天津的头一年来的。当初给人家看孩子当保姆,算起来那年才26岁,家住哪县哪乡全不知道。只知村名,还知道她的丈夫名叫张圣元。张圣元参加了八路军,打了一次胜仗,给她捎来一双绣花鞋;又打了一次败仗,成了国民党的俘虏兵。有人曾在国民党队伍的挑扶里认出了他,从此杳无音信。
老人来养老院时行李很简单,一被一褥、一包衣服。惟有那双保留了半个多世纪的绣花鞋,一尘不染,它被老人用红包包裹得严严实实,只在年节时打开端详半天。年节时老人总买上一卷黄纸,一个人去养老院大门外烧,满口山东话,念念叨叨,后来听习惯了,才明白是烧给张圣元的:“俺在养老院哪,好着哪!你就放心吧……”
不久,院长告诉老人:“电视上中央四台的‘海峡两岸’节目可以帮助寻人,说不准您的老伴张圣元在台湾还健在?!”老人摇头叹息道:“找啥?说不准死活,活着也在台湾娶媳妇生儿子了。还能让他家断了香火不成?他不找俺,俺也不找他!”
但此后,别的老人爱看电视剧或京剧,惟独刘守荣每天都盯着中央四台。每每老人们打麻将、玩纸牌、下象棋什么的,刘守荣老人总是默默地在一边独坐。初来养老院时,老人栽下了一棵枣树苗,如今枣树已有手腕粗,绿荫成片,枣儿年年丰收,老人总是呆呆地望着枣树,收的枣做成醉枣,自己一个不吃,都送给别的老人。后来大家才知道,老人家有枣树,丈夫张圣元年轻时最爱吃老人做的醉枣。
有时候,老人恨恨地念叨:“圣元,你咋那么草鸡,不如光荣了,叫俺当一回烈属。我知道你没脸回来,可你死了,也得把灰捎老家来埋了呀!”
养老院根据老人要求开了书画课,一时间活动室里到处都是笔墨纸砚。刘守荣老人迷上书法,一横一竖写得横平竖直,一个字一个字的老人会写字了,老人经常单独请教老师某个字怎么写,为这还送老师一坛亲手炮制的醉枣。书法老师说,没想到不识字的老人书法却学得最认真。
一天晚上,老人找到院长,求院长一件事:“俺要是哪天烧了,请你把俺的骨灰和这封信交给这个人。”
院长打开那封信,这是用宣纸写的几个正楷大字:
台湾。81岁的山东人张圣元。你听着:俺死了也要和你并骨,咱俩人要埋在一堆儿。刘守荣。
院长说:“要是张圣元也不在了呢?”老人说:“那就把这封信和俺那双绣花鞋也烧了。连俺的骨灰一块埋在那棵枣树底下吧!俺去地府也要把他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