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沽天妃灵慈宫是供奉、祭祀海神天妃的庙宇。
一、海神天妃由来
天妃,传真有其人。她姓林名默,户籍福建莆田湄州屿,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卒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享年27岁。传说她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间,被人称为龙女,又称为神女。她生前多次驾船冒险出海救人。最后一次,她驾船顶着台风在海上救了其父和他人,自己却被台风吹走了。她死后,当地人为她立了“林孝女祠”。宋徽宗宣和年间遗使高丽,使臣在海上遇大风,祈得神女救护。朝廷得知莆田有神女,在海上济人,赐给神女“林孝女祠”一块题为“济顺”的匾额。从此,闽浙一带“遍祀之”。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双册封林默为“灵惠夫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又封林默为“灵惠妃”。元世祖于至元十五年(1278),又将“灵惠妃”晋升为“天妃”。天妃是被古人视为保护海上安全航行的海神。
二、天津第一庙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朝廷决定实行海运。江浙粮“由海道上直沽,达燕都”,除置漕司、海道运粮万户府外,还必建天妃宫。天妃宫是元朝廷设置的祈求海神天妃庇护海运安全的官庙。古人言:天下至计,莫于食;天下至险,莫于海。元朝廷为了动员船工冒亡命之险下海运粮,除冀天妃庇佑,“仰天助,以系人心”外,而别无它法。《元史·祭祀志》记载:“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皇庆以来,岁遣使斋香遍祭。”元时在直沽建天妃宫二座,一座在大直沽(亦称东庙);一座在小直沽(亦称西庙,即今古文化街天后宫。康熙二十三年晋封天妃为天后,后来改名天后宫)。此两庙宇为天津最早修建的庙宇,其中又以东庙修建为最早。大直沽天妃宫乃天津第一庙。它毗邻接运厅、临清万户府,在海运中的地位高于西庙,可说是直沽两座天妃宫中的主庙。
大直沽天妃宫建于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1294)。大直沽天妃宫初建规模,尚未查到历史资料。建后,经元、明两代先后五次重建、扩建,至清末被毁前,其规模“均仍万历之旧”。据清代该庙主持道人的后人说,该庙规模大,从今大直沽电影院通往宫前的上坡处起,纵跨大直沽前、中、后街,直到八纬路,占地10000平方米以上。庙建在大直沽前台高台上,朝向西南,面向海河。庙有山门、二门,有前、中、后三层大殿,有东西配殿,有钟鼓楼,从山门到大殿有六七十米远;庙前广场,有戏楼,有高旗杆,有两道牌楼,山门前有十来层条石台阶。全庙巍巍壮观,气势恢宏。
大直沽天妃宫是天津起源地之见证,是天津历史文化之瑰宝。它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被“八国联军”侵略军烧毁。1905年重建大殿,其规模缩小,占地仅有6亩08厘6毫。
1951年,大直沽天妃宫在破除迷信中被废,今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