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追求创就业新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7736
颗粒名称: 不懈追求创就业新路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国胜是一位下岗女工,通过创业和努力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她成立了一个劳务综合服务中心,帮助大龄特困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吸纳了200多名下岗女工和少量男工。她注重员工的福利和健康,并积极推荐下岗职工从事各种岗位。
关键词: 河东区 李国胜 创就业新路

内容

我叫李国胜,□原是天津市玻璃纤维总厂女工。1992年下岗后,我当过售货员、业务员,卖过盒饭、承包过餐厅,为香港和台湾的外商当过销售经理、会计、公司管理直到代理人。通过十年再就业的艰苦磨练,不仅锻炼了意志,而且拓宽了眼界,积累了许多企业管理经验。我所在服务中心被全国妇联授予2000年度“巾帼文明示范岗”。我本人也荣获天津市妇联、市工委授□予的“巾帼创业先进个人”。2000至2001年,连续两年荣获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的“社区就业先进个人”。
  1993年初,我与另外3人下岗后一起投资组建了“贸易公司”做钢材边贸生意,但失败了。
  1994年,当听说有一所学校的餐厅要对外承包时,我再次选择了自己干。饮食行业是小本生意,非常辛苦。几个月干下来,我瘦了20□多斤。当后来得知一个合资企业招聘销售会计时,我去应聘,当上这家公司的代理人。
  1997年初,我受聘任职于市妇联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工作,接触到大批特困下岗女工。她们对我像娘家人一样诉说着各自没有工作的困境、没有岗位的恐慌及夫妻不和,孩子抚养、上学、老人赡养等引起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我想,输血不如造血,给下岗女工一壶油、一袋面,只能解决几天的温饱,要实现脱贫,就要找再就业的岗位。
  1998年,我筹资成立了天津市骏昊劳务综合服务中心。公司的宗旨是:组织大龄特困下岗女工向社区服务要岗位、向卫生保洁行业要岗位。我首先把创岗的突破点放在医院的后勤服务上。我每天骑自行车奔波往返于各大医院之间,不厌其烦地向各医院的领导进行说服工作,当得知院方领导对大龄下岗女工从事医院后勤工作的胜任能力和吃苦精神表示怀疑时,我向他们立下“军令状”:如果我们的工作不如现在的外来工做得好,我们自动退出医院。第一份卫生承包试用协议签订了。在妇联的帮助下,举办了第一批“物业管理知识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教育,并持证上岗,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长征医院。后来,又相继与十来家客户建立了服务合同,共吸纳了200多名下岗女工和少量男工,其中80%是双下岗、单亲和返城知青及其家属等特困群体。在4年多时间里,我还无偿地推荐了数百人次的下岗职工,从事陪伴、护理、家庭保姆、餐馆服务员、计时工、售货员等有需求的岗位,使他们实现再就业。
  为了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我特别关注员工文娱活动和劳保用品发放,同时十分关心员工的健康,每年必备年终奖。还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提高保洁员卫生意识和自我防病防疫意识。多年来,该中心的卫生员里没有一例被传染上疾病。后来,许多员工在亲友给找到更合适的工作时,仍然未走,都说:“舍不得离开这个集体”。有的人虽然走了,但总有电话打给我说:“李姐,只要你需要我,无论给钱多少,我都愿和你干,想着点我。”如今,我正抓紧一切时间读书,不断充实自己,补充知识。我想做的事还很多,我要使更多的下岗和失业的姐妹们在我们这里找到一个就业岗位。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国胜
责任者
李国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