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有一双好的眼睛是一生的财富,此话一点也不假,而我却没有如此幸运。父亲的眼睛相当好,母亲也不近视,可我们兄妹都没能继承双亲视力好的基因,不论文化高低,个个都成了近视眼,且都配了眼镜。眼镜成了我们明亮的眼睛。 今天,当我戴着伴随自己28年的眼镜,准备走进眼镜店时,我羞于让它见人。因为岁月沧桑,镜框已经老化,有的地方近乎支离破碎,其中一块镜片因螺丝的丢失,早已挣脱了原来的位置;又因为近些年只是看电视专戴,也没拿去修理,只是草草用橡皮膏粘裹着。丈夫和儿子多次说:“换一副眼镜吧,现在谁还戴这样的眼镜?!”可我却舍不得丢弃它,觉得它跟随自己这么多年,读高中、参加工作、上业大、转商场都离不开它,且从未失落掉地。同事和朋友们曾开玩笑道:“要都像你这么爱护眼镜,眼镜店还不得关门呀!” 昨晚,当我把镜框上的橡皮膏撕下来时,中框架上老化的塑料也掉了下来,斑斑驳驳的十分扎眼,用湿布也擦不下来。丈夫说:“这回死心了吧?我陪你去重新配一副吧!” 等我们夫妇一起走进装饰高雅的店堂,丈夫告诉人家验光配镜时,一位身穿白大褂像大夫模样的人彬彬有礼的请我坐下来验光。我的手一下碰到书包里的镜片,便不由自主地说:“我有镜片,就是太老了点儿,不知是否能配一个镜框?”丈夫吃惊地望着我:“说了半天,你还是把旧镜片又带来了!”我用力的“嗯”了一声。女店员走过来不太情愿地接过我那旧镜片又不解地望着我,我知道在这华丽的店堂里,在一副副崭新亮丽的眼镜面前,我的旧眼镜更像一个残缺的丑小鸭上不了台面。“白大褂”凑过来很专业地问:“现在度数还合适吧?”我忙说:“还行,戴着挺清楚的。”女店员见我态度明朗,就低头在柜台里找适合的镜框,搜寻了半天,终于拿出一副浅粉色的镜框,我接过来一看标价80多元。就说:“就在家里看电视戴,且镜片是旧的,换这么贵的镜架没有必要。”“白大褂”走过来:“这还有一千多元的镜架呢?你看看。”又指着一个配镜单:“这是学生的,配一副镜子,镜片200多,镜架400多,一副眼镜就是六、七百元。”我听的出来那言外之意,成年人配副眼镜怎么这么小气?!我知道上学的孩子眼不好,离了眼镜上课那是绝对不行的。支教费、赞助费、那可不是论百算的,现在的孩子哪知道父母的艰辛。有的父母肯花4千元为孩子配一副矫正眼镜,而自己却舍不得买一双好鞋。可怜天下父母心! 当听我说最初配这副眼镜时只花了不到10元钱时,那年轻的女店员一副吃惊的样子更像听天方夜谭似的。片刻,她移动脚步走到另一个柜台找寻了一会儿,拎出一个金边的镜架,说:“新打的六折,原价100。”看我还在犹豫,接着说道:“这是最便宜的了!”这时,丈夫做主说:“行,就要这个吧。” 配好了镜架,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我一边用棉球蘸着酒精擦拭镜片上粘贴橡皮膏的痕迹,一边欣赏着金色的镜架。原先破损的眼镜,现在变成崭新的模样,还挺漂亮。心里还是觉得把旧镜片利用起来挺好,也留个纪念。这毕竟是父亲带自己去配的眼镜呀!我想:怪不得老人们舍不得扔掉旧东西呢,那不仅仅是节俭,那里面有人与人之间深深的情和爱。睹物思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