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情介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6984
颗粒名称: 区情介绍
分类号: TU984.1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具有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人文资源、商贸流通和全方位服务优势。在过去的20多年里,河东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河东区是天津市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同时,河东区也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形成了多个大型专业市场。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河东区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新建了许多道路和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30.05%。此外,河东区还加强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全民健身计划等。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法制建设 河东区

内容

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因地处海河东岸而得名,总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万,管辖12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218个。河东区是天津市发祥地之一,是中心市区连接滨海新区的前沿,是实现天津市经济中心东移的战略要地。
  河东区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具有六大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势。河东区位于中心市区东部,傍站、沿河、近港。西傍天津站,南沿海河,有8.2公里河岸线。在中心市区中,河东区离天津港、天津机场最近,地理位置独特。沿海河而行的六纬路与解放北路金融一条街隔河相望,并驾齐驱,是开发商务、商贸、金融、观光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的黄金宝地。
  二、交通便利优势。河东区界内有内环线和中环线通过,是通往京津塘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开发区、保税区的必经之路。特别是贯穿区内的津塘疏港高等级公路和新建的津滨高速公路,缩短了市区与滨海新区的距离。交通便利的优势,成为发展特色产业极具开发潜能的资源。
  三、土地资源优势。河东区土地面积40平方公里,原工业、仓库等用地占50%,大厂多,仓储多、部队用地多。在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河东区土地资源的优势更加明显,为各类企业开发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四、人文资源优势。河东区是天津市的发祥地之一。旧称“天津卫七十二沽”之第一沽。界内大直沽,自金代设立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固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目前,大直沽天妃宫历史博物馆即将建成。界内还有清代所建中国第一个火车站——老龙头火车站、北洋机械局(东局)、中国海军的摇篮——北洋水师学堂和北洋武备学堂、闻名津门的周公祠等。这都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开发人文景观,发展旅游观光事业。
  五、商贸流通优势。全区已形成以十一经路为轴心,向周边辐射发展的商贸流通大市场。面向全国的钢材、汽车、医药、粮油、五金、通讯设备、家具、食品、电器、建材等贸易中心,形成客商云集、交易兴隆的集散地。十一经路一侧南站地区为市级中心商务区的起步区,重点发展涉外商务、金融业、展览业;天津站后广场的“华夏之林”也列为中心商务区,加上古色古香的“直沽旅游城”等,将为经济商贸交流、旅游娱乐和餐饮服务开发提供了广阔天地。
  六、全方位服务优势。河东区人民政府经济服务中心将为各类企业投资发展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全区各职能部门将认真履行服务承诺,竭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执行优惠的奖励政策,河东区热烈欢迎国内外朋友前来投资兴业。高效快捷的服务,丰厚的回报会使投资者满意在河东。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河东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字增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区位优势明显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九五”时期,是河东区历史上变化最大、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12亿元,是199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高于全市年均增长水平。实现财政收入21395万元,是199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4%,创历史最好水平。五年累计开发引进新项目365项,吸引外资2.63亿美元,外贸出口总值6793万美元,三资企业达到151家。吸引内资协议额30.09亿元,与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52个区县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私营企业总数达到1485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80家,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8%,培育形成了金海马家具城、大本营电器城、登发装饰城、劝业场超市、天津市食品批发市场、天津市机动车交易市场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
  城市建设管理日新月异。自1994年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至2000年底共拆除危陋房屋182万平方米,开工705万平方米,竣工530万平方米,使8万多户、28万居民喜迁新居。五年间,完成41处大型公建项目,打通并拓宽了华昌大街等7条主干道路,新建和改造了43条次干、支线道路,完成了4处道桥工程。新建了河东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30.05%。实施了“畅通工程”,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体现河东特色的“家庭文化”和“双休日文化”活动得到国家文化部肯定,1998年河东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国家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和国际全科医学会曾亲自到河东区听取情况介绍并给予充分肯定。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足球之乡”、“田径之乡”的传统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的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共天津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确定了新世纪初的三大历史性任务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新三件事,要求我们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区委、区政府重新认识了河东区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通道、集散、辐射、带动”作用,分析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六大优势”,研究制定了《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确定了奋斗目标:经过五年努力,把河东区基本建设成为第三产业发达,区域经济繁荣,商务功能完备,集散贸易活跃,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优势明显,社会事业兴旺,文明、整洁、开放的现代化新城区。同时把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全方位打好服务牌,创造结构优、支点多、层面宽、后劲足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新的世纪,河东区愿与各兄弟友好城市和地区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内加强交往与合作,增进了解和友谊,不断扩大经济合作领域,谋求共同发展,共创新的伟业。
  (摘自郭俊杰区长在全国13省[市]21市[区]政协第18次横向联系暨经济协作会议上的发言)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河东支行河东区党政大楼天津热电公司海河东岸全景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