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老家德州搬来北运河畔上学时,总觉得这条河没有故乡河大,没有故乡河清,没有故乡河亲。于是,乡音未改的我便每每与同学争得拳脚相向。一次恰被班主任周老师发现,他抚着我们的头说:“德州的河叫南运河,咱家乡的河叫北运河,它们其实是一条河,就是闻名世界的隋代大运河。”听完,连从不知道害臊的我们也个个羞红了脸。
秋天的北运河宽泛而舒缓地流着。我们捡了一摞又一摞瓦片来到北运河边打水漂,比谁漂得远且漂点多。一个大个儿同学要与我比,我自知不如便拒绝说:“周老师不让往河里扔东西,我不和你比!”他便说我耍赖,终于从岸上打到河里,我的水性比他好,突然揪住他的头发使劲往水里摁,一直数到“10”才提起来让他喘口气,他着实呛了几口水,上岸后哭着告到我家。
炊烟在夕阳里一缕缕地升起,贴饽饽熬鱼的香味香了一条北运河。惹了祸的我不敢回家,独自在河堤上下游荡,怕人看见又希望人看见。一个要好同学跑来说:“你爸正到处找你呢!”说着塞给我一个尚有余温的饽饽。果然,父亲喊着我乳名的声音从胡同里飘过来,我和同学下意识地躲进堤坡下废弃的磨房里。
父亲急促的脚步近了、又远了。香香甜甜地吃完饽饽,耍了一天的我俩说着说着倚着磨盘睡着了。是猫捉老鼠的“妙呜”声,把我俩惊醒了,我急忙爬起来,耳朵里蓦的塞满草虫近乎绝望的鸣叫,河面上眨满了星星们疲惫的眼睛。同学突然撒腿边跑边喊:“你等着,我去告诉周老师—!”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在河堤前打了一个寒战。一会儿,周老师匆匆来了,他牵着我的手来到他已经睡下又醒来的家。师母已为我热好了饭,铺好了炕。看着我吃饱后,周老师又改变主意说:“别管半夜不半夜的了,我还是把你送回家吧,你爸妈肯定正着急呢!”那时,周老师与我尚年轻的父亲年岁差不多,在我眼中都是高高瘦瘦的,而且毛笔字都写得那么好。
后来,周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北运河的历史和人物故事,比如古代漕运与北仓廒,康熙题诗桃花口、彭真夜渡北运河、“水上春秋”穆成宽、登高英雄杨连弟……他说,保护北运河就要从不向河里倒土、扔砖头做起。由周老师携领着,使我们这些少年认识了这条母亲河,亲近了这条母亲河。
岁月如歌,当新千年的灿烂阳光照在北运河上,也给古老的运河带来第一个惊喜——市政府决定实施北运河综合治理改造工程。年近古稀的周老师听后不仅带头拆了迁,还不厌其烦的做乡亲们的思想工作。一天晚上,区有线电视台又播发了周老师的一封信和他接受采访的消息,他建议政府:北运河不仅要建“春之光”、“夏之梦”、“秋之情”、“冬之影”等主题公园,还应建一个北运河风物博览馆,借以提高北运河的文化品味和旅游价值……
那天,我骑车来到北运河边,骤然看见树影婆娑,绿草成茵的曲径上,蹒跚地走着一位老人,他似乎要爬上新砌筑的河堤,但又没有把握。我走到他的身边,轻轻唤了一声:“周老师!”然后挽起他的手臂登上河堤,一同沐浴在北运河的柔柔波光里。
作者简介:刘万庆,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已出版小说集《捧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