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27年秋天考入南开中学的。我在南开中学一共生活学习了6年时间,在这段时期里我结识了不少爱好京剧的同学。他们中有梅宝昌,他爱好唱老生戏,擅唱《捉放曹》、《珠帘寨》等剧目;王守忱(大名票王君直的孙子)也专攻老生行当,热中于学唱谭派老生戏;齐崧,专攻青衣行当,学唱梅派青衣;王世瀛,学习花脸行当;刘颖新,章璧涵(章瑞庭先生之公子)会拉京胡;李金顶学唱程派青衣戏;卢金铭专攻表演丑行;陈咸君会打鼓等等。
当时,学校里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国剧社。都是学生们自发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起来演唱京戏消遣解闷,学校既不反对,又不支持。我们这些爱好唱京戏和听京戏的同学们就自愿结合聚集到一起,平日放学以后就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活动。一般情况下,就在教室里唱,有的时候就在校园一角配着京胡唱。但不能在宿舍里演唱,因为庶务课的老师管教特别严格,决不允许宿舍里有噪声,凡发现有同学在宿舍里拉胡琴唱戏,就会毫不客气的课以罚款。宿舍里不允许唱京戏,连收音机都不许听,更甭说打扑克牌了。其实这也是老师为同学们的学业着想。当时我们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在任课的教师当中,有一位名叫陈篑谷的数学老师,当年40岁左右,陈老师崇拜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因此他也学习演唱尚派青衣戏,他迷恋小云先生都已经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地,因此学校内的其他老师给陈老师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绰号,称他为“赛小云”。“赛小云”的意思就是说陈老师和尚小云先生差不多了。因为这位陈老师平素行动坐卧言谈举止都刻意模仿尚小云先生。
第30届南开中学学生毕业联欢会时,我们就在学校的礼堂内演唱了一出全部的《四郎探母》,剧中各个行当角色都是由南开中学的老师与学生们一同来扮演的。老生杨四郎由学生王守忱饰演,青衣铁镜公主由学生齐崧扮演,陈箦谷老师饰演肖太后一角。此次演出受到学生与老师们的热烈欢迎,礼堂内外被挤得水泄不通,不时的传来叫好声。
还有一次,苏吉亨(曾经担任过国民党要职,他也是南开中学的毕业生)在礼堂内演出《六月雪》,苏吉亨饰演女主角窦娥。苏吉亨本人长的又黑又瘦又矮,还带着一副近视眼镜,品貌不是十分的出众,等到穿上戏装,扮出戏来以后一看,更是不漂亮、不精神了。他那天饰演窦娥,但一上场却不像是可怜的窦娥了,反而好似《能仁寺》一剧中的“赛西施”了。在他演唱《六月雪》的这天,校长张伯苓先生也亲自到礼堂内来观看他的演出。苏吉亨刚开口唱了几句,张校长就对周围的其他学生们说了一句玩笑话:“老天爷干嘛下雪呀!把‘她’(指苏吉亨)斩了不就得了吗!”同学们听了张校长说的这句玩笑话以后哄堂大笑,此后张校长对苏吉亨所饰演的窦娥的评语就成了一则“美谈”。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出来苏吉亨扮演出来的窦娥是个什么样子的了。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南开中学由四川重庆迁回到天津来,在庆祝复校典礼大会结束以后演出了全部的京剧《四郎探母》,并以此剧来招待全体来宾。学生们、老师们和校友们,也以此剧来作为复校典礼的纪念。当时该剧的所有饰演者除了少数的几位是特邀之外,其余的全部都是南开中学的历届校友。那天到场观看此剧的还有张伯苓校长和时子周先生(市立师范中学的校长)等。那时南开中学的京剧活动已进入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