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黄金海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6766
颗粒名称: 重游黄金海岸
分类号: I269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丁占林在南戴河黄金海岸的游览经历,以及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变化。丁占林回忆了旧地重游的感受,描述了当地建筑和娱乐设施的变化,以及当地商业和人口的增长。丁占林还描述了当地人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以及海水涨落和风浪的情况。最后,丁占林提到了当地人在申奥成功后的庆祝活动,表达了对黄金海岸旅游业发展的感慨。
关键词: 河东区 杂著 当代

内容

上个月,我有幸参加了天津市作家协会在南载河召开的笔会,又一次游览了黄金海岸。七年前,我参加天津城建系统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会址就在这里。如今旧地重游,南戴河早已是旧貌换新颜。
  南戴河的黄金海岸是在90年代后期开发的。原先,只有寥寥几家宾馆、饭店,街头显得冷冷清清。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大城市、大企业都在这里买地建招待所,盖起的宾馆、饭店鳞次栉比。这次笔会是在天津机车车辆厂休养所召开的。在它的左右有北京二七车辆厂和其他省市的机车车辆厂疗养所,看来,这一片是铁道部的职工之家了。
  前些年,尚可随便进出的海滩上已建起了颇具规模的海上娱乐城。于是,爱好游泳的人需绕道很远才能在不花钱的海滩上下水。同样,当地旅游部门又在隔岸相望的岩石上盖起了民族风格的小楼,坐上缆车可直达这座小孤岛。连往日光秃秃的滑沙场上也建成了楼,游人免去了骄阳的暴晒。
  改革发展了旅游业,旅游业又兴旺了黄金海岸。这里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各种水产品摆上了街头,贝壳类装饰品、古玩玉器琳琅满目。附近的农民纷纷搞起了“副业”,许多人在海滨做起了生意,有卖水果的、有出租三人脚踏车的,老板娘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招徕顾客,微笑里有对新生活的惬意,也有财源茂盛的企盼。
  黄金海岸的树高了,果丰了,楼多了,人旺了,惟独海水没有变,还是那样不动声色拍击着沙滩。白天,涛声依旧,海浪犹如脱缰的野马向岸边狂奔,人们稍不留神,就会被它掀翻。我曾站在没大腿的海水中,白花花的浪会一下子扑向我的胸部,涌上我的脸,倏然间浪花从头顶灌下来,真是又惊吓又刺激!我环顾四周,看着那些会水的人紧握不会水的人的手,在跳浪,躲过一浪又一浪,也有人向远处游去,一会儿潜入浪底,一会儿跃上浪峰;更多的人则坐在橡皮筏上,用手当桨,搏击风浪。
  附近疾驰的快艇将降落伞拉起来,像空中漂浮的彩色云朵,云朵下的勇士拽紧伞绳,在浅海上空画了几个圆后,缓缓地降落在海滩上,就像电脑视窗上的三维动画。
  也有几天,在风不吹、树不摇的晚上,海水收敛了怒容,不再咆哮了,突然变得温柔起来。它任凭游人抚摩、嬉戏。有人仰卧在水面,伸直手脚,宛如睡在席梦思床上;有人潜入海底,捞出一两枚贝壳;这时青年恋人依偎在水中,享受着海水的温情。母亲将孩子放在鸭式皮筏中,像小鸭般划来划去。
  在令人难忘的7月13日晚上,游人的热情达到了沸点。岸上各式霓虹灯闪烁其间,游乐城的花轿悠悠,喇叭声声,人们摩肩接踵,驻足观看。他们带着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从各个宾馆、饭店狂泻而出,黄金海岸沸腾了!人们喊着“我们赢了!”、“中国强大了!”,欢快地跳呀、唱呀,举杯欢庆。我仿佛听到海水在有节奏地高声歌唱,这是弥足珍贵的黄金海岸的不眠之夜。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占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