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9月8日,我出生在河北省遵化县南营村一个贫穷的家庭,在我14岁的时候,当了抗日游击区的儿童团长,参加了抗日斗争,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村里成立民兵中队,我任中队长,我们配合八路军打击日本鬼子。县武委会主任看我比较能干,就让我同他一起到各村组织发动和健全民兵队伍,打击日本侵略者。
1942年,我们民兵中队全都编入了八路军队五。当时,我们那个地区是抗日第五区,我们就在那里打游击。记得在1943年的一天早晨,我和区委书记赵玉还有区长李子林等十几个人由驻地马各庄出发执行任务,在毛庄子附近遇上日本鬼子和伪团队,他们由城里出来进行扫荡。当时我们是十几个人,敌人有数百名,相距我们只有几十米远,很快我们就和敌人接上火了。敌人疯狂地进行扫射,我们不少战友都受了伤,损失很大,有一枪正好打在我的左手上,顿时鲜血直流,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死也要同敌人打到底。敌人人数较多,我们的力量弱不能硬拼,我们边打边撤,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傍晚,我们撤到了五里外的孔庄子村。村干部和群众一看是武工队就把我们隐蔽起来。由于天黑,敌人继续往西追去,不久村干部和群众就招呼我们出来,因为我挂花了,群众就给我找药进行包扎。此情此景,我深深感到群众与八路军真是鱼水情谊呀!老百姓又驾毛驴车送我到驻地马各庄卫生所,由于伤较重,血管破了鲜血流的不止,经检查骨头也伤了,我休养了十几天,伤稍好些便与乡亲们告别后回到了队伍,部队随后将我调到县里,随县长郑旭同志在全县打游击,同日伪军展开游击战。我们驻在遵化第五区李庄村,这是个山坡村,地形对我们很有利,就是在这个村,我们同日本鬼子打了多次的仗,敌人伤亡无数。记得有一次鬼子从县城抢粮回来,经过我们这里,我们就同鬼子展开了游击战,这场战斗共打了两天一夜,我们没有一个伤亡,鬼子都被我们打垮了。就这样,我们在遵化第五区利用地形作掩护,与敌人巧妙周旋打得敌人团团转,1945年终于取得了抗日战斗的胜利。
1945年8月接到上级命令,从冀东抽调几个团挺进东北。我所在的十一团由李云昌司令员和郑旭县长带领,从遵化县西口紧急出发。那天正赶上天下大雨,滦河发大水,我们就从一个小山村渡口乘船过河,人坐船,马游水,行军的路上不时还遇到敌人,我们边打仗,边往北走。到了东北朝阳地区同苏联军队会师后,马上又分为两部分,一路去沈阳,一路到承德。我们到了承德,经过一段工作后我被派到热河军事干部学校进行学习(后改为冀察热辽建国学院)。在学院学习期间,由杨森、朱晓林二位同志介绍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六个月的学习培训,组织了土改工作队,我任队长。我们队里有二十几个人,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进行土改斗争。我们在隆化进行土改,后情况发生变化,我们接到命令撤出隆化,行军到多伦。刚到多伦又接到中央命令,冀察热辽队伍立即返回赤峰。在这段行军的路程中斗争特别艰苦,我们是边进军,边打国民党军队。1947年春季,经过激烈的战斗,我们收复了赤峰,可是敌人并不甘心,还派了九架飞机进行轰炸,他们胡乱炸了一通就飞走了。在那时,地主、土匪经常来骚扰,由于生活非常艰苦部队内部也有叛变的,于是部队经过清超、整编,重新整顿了队伍,壮大了组织,为准备反攻打下了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