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与民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6505
颗粒名称: 节水与民风
分类号: TU9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水桶曾是天津市民家中必备的储水器具,但随着自来水供应的便利性提高,其功能逐渐减弱。天津市民在过去曾经面临咸涩的水质问题,引滦入津后,市民开始享受甘甜的滦河水。然而,仍有人不注意节约用水,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近年来,滦河水源面临危机,市民开始增强忧患意识,采取一水多用的措施来节约用水。
关键词: 水桶 节水 民风

内容

水桶是过去市民家中的必备的家什之一,用来储存净水,以备不时之需。随着危改的深入,住进楼房的居民用水越来越方便,水桶的功能正在减退。
  喝过咸水的天津人都不会忘记,那又咸又涩的水是多么的难喝。引滦入津后,天津人幸运地喝上了甘甜的滦河水,那是多么让人愉悦的事呀。然而还是有些人不注意节约用水,有的人提着两条黄瓜在水管下冲起来没完,洗两件衣服得涮三盆水,清亮亮的水随手就这样被泼掉了,那可是来之不易的滦河水呀!
  近年维系天津用水的滦河水源告急,人们意识到滦河水也有喝完用光的时候,市民增强了忧患意识,注意了一水多用。有的家庭把陈年老桶又找出来,一些家庭购置了新的塑料水桶,把洗菜淘米用过的水留起来浇花,用洗衣服的水擦桌椅、地板、冲厕所。不少市民说,节约一、两吨水,不仅仅是为了省几元钱,而是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为节水尽一点儿微薄之力。古语说,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百川汇成大海。千百万只桶水汇聚在一起,那将是一股洪流。此刻,节约用水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民风。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素养,一个城市的民心和人气。
  小小的水桶,透视着人们的忧患意识,透视着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决心,透视着天津人民爱天津的一片赤诚,更体现着天津市民从我做起,为国分忧的纯朴民风。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路超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