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地重游赞河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6455
颗粒名称: 旧地重游赞河东
分类号: K8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回忆了在河东区工作的往事,包括交通不便、建筑变化、文化活动和工业区的发展等。他赞扬了党的领导和群众文化氛围,表达了对河东区现代化变化的感叹和对党的历史功绩的讴歌。
关键词: 河东区 工作往事

内容

50年代末我曾在河东工作。那时家就住在河西的挂甲寺附近,还没建光华桥,到唐家口上班,需骑自行车绕解放桥,一趟下来至少40分钟。后来建起了简陋的刘庄浮桥,桥面很窄,摇摇晃晃,骑自行车得推着走。近年来,一座座长虹飞架河上,真是“天崭变通途”,三环十四射,条条大路畅通,往来变得十分方便。
  前些日子,我独自骑车过大光明桥,又来到久违了的河东,但放眼望去,自河畔花园向东迤逦,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万隆大厦、经纬大厦……处处绿树成荫、芳草遍地,真可谓旧貌换新颜,其变化之大早已让人惊异。我在河东工作时正是五八年大跃进的时期。河东区委对工厂企业加强领导,生产、生活、文化娱乐一齐抓。经常组织召开各行业企业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富有号召力的双革(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四化(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现代化)正雨后春笋般蓬勃开展。河东是工业区,有很多著名的大型企业,记得仅机械行业就有第一机床厂、工程机械厂、精密机床厂、卷扬机厂、皮带运输机厂、农业机械厂、锅炉厂等。那年“红五月”,在机械行业的一次比武大会上,区委发出号召:“红旗飘扬海河东,机床自动排成龙,车间不见人影动,只听机器奏乐声。”为机械行业描绘出美好的蓝图。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种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区委号召各企业厂区要绿化,环境要美化,文艺大众化。各基层党组织都闻风而动,我们锅炉厂立即成立了文艺创作组和京剧团。我是创作组的成员之一,那一阶段写了不少的独幕话剧、演唱词和诗歌等,我也是从那时打下了写作的基础。1961年2月1日,党总支让我到天津市人民广播电台参加诗歌朗诵,可惜那时自己没有录音机,没能留下这值得纪念的一页。现在,我们机械行业的文友们,有许多人已成为蜚声文坛的作家、诗人。也还是那一年,天津锅炉厂扩建迁往北郊新址,告别河东以后,由于忙于工作,便很少到河东区来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40年前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面对一个现代化城区的新河东,我百倍讴歌我们伟大的党所创建的历史功绩。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尚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