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秋月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5642
颗粒名称: 闲话中秋月饼
分类号: TS213.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和月饼的文化底蕴。月饼起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盛行在清代,品种不断增多,做工也越来越考究。月饼不仅是传统节日食品,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个性鲜明的文化功能,可使节日生活丰富多彩。月饼也是表现大自然景观的文化食品,体现了食品的色香味形俱佳的特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关键词: 河东区 月饼 中秋节

内容

每逢中秋佳节,我们中国人就有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一词,在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就有记载,当时的“月饼”是蒸制而成的,将笼蒸的面饼称为“月饼”,并作为中秋必食之品。由此可见月饼起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盛行在清代。
  至明清之际,月饼愈制愈精,吃月饼之风也日益发展盛行,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此时的月饼,不仅品种不断增多,有甜有咸,作工也相当考究,以精细面粉为皮,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冰糖、猪油等为馅,食之口感甜香而酥软。
  到了清代,中秋节吃月饼风俗更加盛行,并形成了具有地方风味的各种月饼,还出现了以“嫦娥奔月”神话传说为形象的艺术图案,使节日食品更加日臻完美。
  月饼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文化食品,且和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息息相关。月饼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个性鲜明的文化功能,可使我们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预想进入21世纪后,月饼这一传统饮食文化将进入更新更高更雅的境界。
  月饼是最能代表我们民族的烘焙食品,就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海外同胞称月饼是“国饼”和“龙饼”,可见其在华夏子孙心目中的地位。这是因为月饼体现了食品的色香味形俱佳的特色,还因为它是表现大自然景观的文化食品。中秋月饼在风味、造型、色彩、包装上都很美,是有美学意识的食品艺术,不仅能使人们大饱眼福和口福,而且享受着美学的艺术薰陶。
  小小月饼是中秋之夜大自然景观的高度浓缩,切开月饼那乌黑馅里的豆沙枣泥,象征着中秋夜色;那均匀分布在馅料中的五仁,象征着夜空中的星星,包在馅中的蛋黄,象征着高悬秋夜的月亮,那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的月饼的艺术饼纹,象征着大自然绚丽多彩,而以三色(红、黄、白)和三味(蛋黄、红豆蓉、白莲蓉)为特点的“三潭积月”仿佛使人置身在杭州西湖月色景观之中,令人赏心悦目。
  月饼还是一部动人诗篇,月饼象征着爱情和友情,又有着中华民族的中和精神。特别是那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传说,给月饼增添了无限情趣。文人墨客吃饼赏月,对酒当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些动人诗句,既是美好的祝福又是赏月的佳境。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严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