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与预想的有一截距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4953
颗粒名称: 假日经济与预想的有一截距离
分类号: F7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假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通工薪阶层消费能力有限,商家促销手段过度等,真正的假日经济到来还需时日。
关键词: 假日经济 消费能力 促销手段

内容

目前,全国每年的公休假已达114天,几乎占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因此,假日经济的好坏就决定了一年经济状况的好坏。
  新闻媒介对所谓“假日经济”做了如下分析:
  一是人们有钱,解决了基本的吃穿住问题后,有了向更高消费水平迈进的倾向;二是人们有“闲”,有时间享受生活;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老百姓的视野广了,便改变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出现所谓“阶层消费时代”。
  读者崔虹可能代表了另外一种意见。“有一首歌唱得好。‘我要去桂林,当我有时间我却没有钱,当我有了钱我就没时间……’这首歌不否认放长假对花钱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喊出了普通工薪阶层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无奈,那就是光有时间是没有用的。
  去年国庆节期间之所以消费火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加薪,每月加120元,许多单位是十个月的加薪数一次发放,再加上正值建国50周年大庆、中秋佳节,所以人们花钱的积极性很高。
  据调查,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假日经济者,多为20岁出头、刚从高等院校毕业涉足社会的“新生代”阶层;而那些外企专业人士、个体工商业主等“高薪阶层”则是消费先行队伍,他们都是“假日经济”的主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国雄教授指出:商业销售有其自身的淡旺季规律。商家抓住节日促销是对的,但不应夸大节日的作用,从而改变公众的购物心理预期。
  就此,国内的一些专家认为:真正的假日经济的到来还有待时日,也就是说在我国提出这一概念尚为时过早。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焱虹
责任者
黄国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