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神州大地上开展的真理标准讨论,是一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直至今天,仍产生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己从事机关工作的经历,联系河东开展真理标准讨论和改革实际,谈点学习体会。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河东状况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由于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左倾指导思想,使党和国家工作处于徘徊状态。1977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写给中央的信中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5月,他又明确指出“两个凡是”是错误的,并说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从而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这期间,处于实际工作漩涡中的中共河东区委认识到,要结合揭批“四人帮”,澄清被搞乱了的理论是非。78年春,区委召开宣传工作会议指出:“四人帮”这些年来最大的祸害之一是把我们许多人的思想搞乱了。”同时要求要完整准确地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4月5日,区委进一步提出:“要摆清被“四人帮”颠倒了的理论是非。在此期间,基层的同志也一再要求组织学习和讨论,澄清理论是非问题。
当时,河东面临的实际是,从城市管理,生产经营,生活服务到教育教学,逐步走上正规,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也在艰难进行。但是,人们的普遍心态仍是“离了纲,心里慌”,还没有从“左”的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比如在教育战线培养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办学道路,还没有从思想上根本弄清。在企业管理中能不能打破大锅饭,还不敢大胆尝试。在街道,面对日益增多的返城知青,如何安置,能不能冲出一条组织起来兴办集体经济的新路,人们还犹豫不决。这些源于人思想深处的困惑,在思想解放的号角吹动下,开始了新的思索。
二、真理标准讨论中的基本情况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尖锐提出,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应该勇于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把理论推向前进。由于这篇文章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说出了大家想说而又不敢说、不便说的心里话,因而引起广泛的注意,并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形成了全国性的大讨论。
真理标准讨论得到中共河东区委关注,区委领导多次指示要注意讨论的发展,要求主动收集情况,通报基层,以满足大家对澄清理论是非问题的渴望。11月9日,区委宣传部召开座谈会,邀请基层单位负责同志交流对讨论的感想和认识。这期间,区委宣传部作了大量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这对于澄清理论是非,正本清源,推动干部深入加深理解讨论的意义,完整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同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真理标准讨论在各地进入补课阶段。河东区委对补课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前一阶段,补课主要集中在区级机关和县处级单位的干部中进行,推动大家联系实际,用实践标准的观点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学习得到深入。79年11月13日,区委召开学习交流会,会上区教育局、房管局、工商局、沈庄子街、中山门街等单位做了发言。这之后,补课工作向基层全面铺开。
经过讨论和补课,全区的干部群众认识到坚持实践的标准对于解放思想、做好工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加速四化建设的步伐,这期间,全区各条战线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三、真理标准讨论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首先,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长期禁锢,打破了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的沉重枷锁,为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和舆论上的准备。
其次,20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相关,都与真理标准讨论带来的思想大解放密切相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河东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中得出切实的感受。回顾河东20年来的发展,我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重新起步阶段,时间段为80年代初期,主要特点是改革开放的春雨开始滋润河东大地,各方面工作初步走上正轨。二是初步发展阶段,时间段为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这期间,根据区街工作实际,开始主动探索改革开放的途径,明确提出了振兴河东、繁荣河东的口号,经济改革相对活跃,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绩。三是快速腾飞阶段,时间段为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至今。这期间,各项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全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增强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全面进步,教、卫、文、体和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等都取得突出成绩;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也呈现可喜的发展势头,并且制定了全区性的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调整规范了“三创一建”,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这些,都体现了历届区委和政府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区情发展自己的决心和魄力。
再次,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实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是使我们党焕发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法宝,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须臾不可离开的锐利武器。今天,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把振兴和繁荣河东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必须学好邓小平理论,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理论联系实际,以改革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只有这样,才是对20年前发生在祖国大地上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