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东报》 报纸
唯一号: 020720020230001676
颗粒名称: 晚情
分类号: I269.7
摘要: 本文介绍强调了老年人的价值和重要性,认为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不应该被轻视或忽视。文章以一位山东退休教师为例,赞扬了他的爱国心和坚持抄写四大名著的精神。同时,文章还指出,老年人可以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重视老年人,让他们在晚年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照顾。
关键词: 河东区 文学作品 马岩

内容

无声无息地,大自然的时钟悄然旋转,人从青草地上爬起,领略过一路的壮丽山河,终于步入了夕阳的余辉。
  古有人说老年是“风烛残年”,飘摇不定,昏昏欲逝。今有人说老年是“人生的没落期”,体力锐减,心智衰退,是时代的落伍者。
  然而我更欣赏“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的铮铮誓言。
  淌过澎湃的情感之河,品过五味的人生之酒。两鬓开始斑白,人老了,然而这一个“老”字,岂只堆积了岁月的风沙,岂能任烟尘所掩埋?这“老”字,象征了紫电青霜,展示着珍贵的人生阅历。有人这样描述:少儿时把父辈看作雄伟的大山;青年时把父辈看作陈旧的古董;中年时把父辈看作运转不灵的时钟;直到老年才认识到早已嗑然长逝的父辈是博大精深的大海。其实,老人是本书,记录了一世的苍桑变幻,对于世界,比青年人看得真切,看得辽阔。当我们还迈着跌撞的脚步就去评论老人的“真谛”时,显然是肤浅和稚嫩的。时代在发展,然而人生有轮回,被岁月的风沙吹不散的依然是亘古不变的金钻真理。老人是社会的财富,是青年人生活的航标。
  老人好似一杯陈年的酒,酝酿进了一辈子的甘苦,醇香厚重,久而弥笃。山东有位退休教师,随着民族的命脉走过了六十寒暑,香港回归深深打动了老人那颗拳拳的爱国心。他历数载光阴,手抄四大名著,作为呈给世纪盛事的一份厚礼。洋洋洒洒亿万蝇头小楷,溶进了多少情和爱,溶进了多少难以言传的感悟和祝福!面对这位老人,谁能说“昏昏”,谁能说“没落”?这是一份迟到的爱,却爱得最炽烈,爱得最深沉。
  古人将老人比作夕阳,但夕阳也是一团火,一团温馨从容的红火,它将燃尽,却毫不倦怠,妆点着世界,蕴育着新生。有的老人自娱自乐,轻盈铮心得令青年人刮目相视;有的老人从不放弃自己一辈子的追求,仍孜孜不倦,呕心沥血,辉煌成就人人皆知;有的老人心恋社会,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从不停歇,为我们的大家庭日夜操劳;有的老人……他们发挥余热,越来越扮演着社会大舞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不是吗?当我们身旁的老人日益增多,当老人的价值日益显现,我们无颜说“昏昏”。是啊!莫道桑榆老,人间重晚情。

知识出处

河东报

《河东报》

《河东报》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东区委员会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