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图书馆
西青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西青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于慎行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唯一号:
020630020230000035
人物姓名:
于慎行
人物异名:
字:可远;又字:无垢
文件路径:
0206/01/object/PDF/0206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T00172_00.pdf
性别:
男
时代:
明
出生年:
1545
卒年:
1608
籍贯:
济南市平阴县
传略
于慎行(1545~1608)明代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为人忠厚老成,熟悉历代典章,对明朝礼制建设有较大贡献。其文学造诣亦极高,与冯琦并称丁世。 字可远,又字无垢。,今平阴县东阿镇人。他少年时代天资极高,学习勤奋,17岁乡试中举。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式举人,谓之鹿鸣宴。主考官非常器重于慎行这位青年才子,提出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冠礼(即成人之礼),于慎行以未奉父命而婉辞,一时传为美谈。 隆庆二年(1568)成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升为修撰,参编《穆宗实录》,遂破例以史官充日讲官。日讲原都是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像于慎行20多岁年纪便成为皇帝老师的极为罕见。 于慎行为人忠厚平恕、襟怀坦白。不管对皇上、对首辅还是对同僚皆心胸坦荡、真诚相待。有一次,于慎行等人讲课完毕,神宗让人拿出许多历代字画,叫他们赋诗题字。于慎行字写的不好,只好自己作诗,请人代题,并当众承认自己写不好字。神宗很赞赏,当即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 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解决了明朝中期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明朝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张居正个人作风独断专行,钳制下僚、压制百官,引起朝中文武官员普遍不满。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专恣不法,被下狱谪戍。同僚皆畏张居正之势,不敢再见刘台。于慎行不管这些,亲自登门看望刘台。万历六年(1578),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尊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神宗予以批准,举朝大哗。于慎行与其他大臣一起疏谏,以纲常大义、父子伦理劝神宗收回成命,张居正很不高兴。一次,他见到于慎行时说:“可远,你是我最赏识的学生之一,我平时待你不薄,没想到你也这样对我!”于慎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对我不错,我才不得不这样啊!”不久于慎行由侍讲学士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改吏部,掌詹事府,又升为礼部尚书。 于慎行担心张居正失去朝野上下的拥护,但张居正没有听懂他的话。因与内阁首辅张居正失和,称疾回乡。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死去,反对他的势力执掌了朝政,左右了神宗;于慎行被重新启用,官复原职。这时,张居正遭政敌攻击,死后被剥夺封爵,籍没全家。于慎行在这种情况下,不避嫌怨,已恳挚的语气写信给主持此事的丘橓,“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实堪可怜,望予关照。即请他照顾张居正80多岁的老母和不成年的幼子。此举得到时人的称赞。丘橓给张家保留了住宅和足够的土地。于慎行的高风亮节、古道热肠受到朝中一片赞誉。万历十七年(1589)七月,他升任礼部尚书。 恰在这时,朝中产生了“国本之争”,他也被卷入其中。万历帝的皇后无子,王妃于十年(1582)生皇长子常洛,此时已经9岁;郑妃于十四年(1586)生次子常洵。由于封建时代把立太子看作“国本”,于是发生了重大争论。 大臣们认为按“无嫡立长”的原则,应立常洛。而神宗喜爱郑妃,不喜欢王妃和她这个儿子,他想立郑妃所生的皇次子常洵为东宫。但是,王妃名分在郑妃之前,神宗不好把这一想法明说,故而迟迟不立太子。满朝文武见皇长子日渐长大,不能正位进学,非常着急。自万历十七年起,不断有人提出立储问题,请神宗早建东宫。于慎行身为礼部尚书,对此事义不容辞。万历十八年(1590),他连疏极谏,请早立太子。神宗非常生气,再三降下严旨,责备于慎行“以东宫要挟皇上。”于慎行说:“册立之事,是臣部职掌,我如果不说,是为失职。请皇上速决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神宗很不高兴,大骂于慎行“要君疑上”、“淆乱国本”,把礼部大小官员都停了俸禄。正在这时,发生了山东乡试泄题事件。于慎行引咎辞职,万历十九年(1591)九月获神宗批准,归隐故乡。他家居10余年,朝野上下多次荐他出山,神宗皆不允。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东宫已立、国本确定,廷推内阁大臣,他又被重新起用,于慎行名列7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即担任宰相。这时候,于慎行已经年老体弱,重病缠身,经再三推辞不允,只好离家上路,勉强到京进谒。时,于慎行由于长途跋涉,身心疲劳,已有疾病,谢恩时,拜起不如仪,遂上疏请罪。归家后卧病不起,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到京13天就病逝于京华官邸,年63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于慎行一生以他笃实、忠厚、正直的品德受到朝野上下的尊重。他“学有原委,淹贯百家,博而核,核而精”(《明史》本传,下引同)(意即:他的学问有根基,贯通百家,熟知典章制度,记典论史,平实允当)。他明习典制,朝中礼制多是他亲手修定。他的诗,典雅而清新,为时人所重,被推为万历词馆之冠。神宗一朝公认他与临朐冯琦为“文学之冠”。被誉为“人品事业,宇内第一”。在家闲居16年,他探讨当世得失之故,旁搜博采,属词比事,写成《史摘漫录》《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4卷,《谷山笔麈》18卷。尤其是他的《谷山笔麈》记述了明朝万历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财赋、礼乐、释道、边塞诸事,考溯精当,纤悉具备。为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另有《谷城山馆诗集》20卷和《谷城山馆文集》42卷手稿,现存山东省图书馆。回乡家居时,他关心桑梓事业,参予重修《东阿县志》,主持编撰《兖州府志》。他于万历七年所写的《东昌府城重修碑》,有“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等名句,至今被竟相传引。
知识出处
《杨柳青古代诗词选读》
出版者:新蕾出版社
本文收录了多位诗人的作品,涵盖了杨柳青等地的景观与情感。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杨柳青及相关地区的思念、赞美和描绘。
阅读
相关专题
编修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