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期刊大作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262
颗粒名称: 小期刊大作为
分类号: I218.21
页数: 1
页码: 9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邢晓阳负责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刊物工作的经历,并谈了对馆办刊物的感受。作者认为全国各地的文化馆馆办刊物集中在一起进行评选和交流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并介绍了首届“文化杯”全国文化(群艺)馆优秀期刊评选的成功举办和第二届全国馆办期刊评选交流的情况。作者强调,一本小小的刊物不仅承担着基础作用,更是本地文化工作的浓缩、提炼和引领。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杂志 期刊

内容

西青区文化馆《杨柳青》刊物负责人翁芳芳约我写一篇关于馆办刊物的稿子。自愧于未曾系统地学习过写作,且并不是专业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只能结合这几年负责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刊物工作的经历,谈谈感受。
  目前,全国除个别两三个省级文化馆没有自己的刊物,其他省级、副省级文化(群艺)馆都有馆办刊物。而各省区市所辖的地、县级文化馆的馆办刊物更是百花齐放。由于从事多年本馆《海河文化》期刊、《天津社会文化》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也跟很多省市互寄刊物以便交流学习,天津各区的馆办刊物我都熟悉。
  在很多年前,我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搭建一个平台,让全国各地的文化馆馆办刊物集中在一起搞一次评选。当然我的立意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评奖,而是想将这些刊物集中在一起进行展示,并能够与各地的编辑同仁们进行一次提升馆办刊物质量的交流与探讨,了解各地办刊的情况,学习先进经验。没想到若干年过去,当我说出这个想法后得到了局领导和馆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2015年,首届“文化杯”全国文化(群艺)馆优秀期刊评选成功举办。除没有刊物的几个省以外,其他三十多个省区市全都积极参与其中。天津群艺馆在全国文化馆年会上举办了“文化馆期刊发展专题论坛”,与到会的全国各省区市的同仁们一起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大家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本馆办期刊大开眼界,得到很多启发。文化部、文化报、文化馆协会、天津市文广局的领导专家亲临论坛现场,对此项活动予以极大的肯定。
  时隔两年,2017年我们举办第二届全国馆办期刊评选交流的时候,相当于收到了上一届举办此项活动效果的答卷。各地报送的刊物明显地表现出在这两年中对刊物的投入和整体质量上的提升。无论是用纸、印刷、设计、栏目设置、内容等都有很大变化。而更让评委专家们为之眼前一亮的是,各地、县级文化馆期刊中有着一大批极具特色、内容丰富、装帧精良的期刊。天津市西青区文化馆的期刊《杨柳青》就是其中之一。
  西青区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就奠定了其有着丰富得文化资源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杨柳青的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西青的文化符号。因此《杨柳青》封面设计上就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西青区对文化工作一直是非常重视,拥有很多群众喜爱的文化品牌活动,并且对社团建设、人才骨干培养、群众文艺创作等方面常抓不懈,可以说西青区的文化工作脚踏实地、基础扎实。也正因如此,西青区的群众文学创作、馆办期刊,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作品层出不穷,并屡获佳绩。从历届“东丽杯”全国群众文学评选的作品中发现,很多好的作品来自于各地区文化馆期刊,说明各地文化馆刊物培养了很多作者,也输送了很多作品,这也是“东丽杯”群众文学重要的输血渠道之一。进入新时代后,各地文化馆从办刊理念、选稿标准、刊物思想等方面比肩发展,有了更大变化,更合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在每届“东丽杯”全国群众文学评选中,西青区文化馆报送的不乏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学作品。这充分体现出《杨柳青》这本期刊当之无愧地发挥了培养作者、挖掘优秀作品的阵地作用。无论是取得全国文化馆期刊奖项还是获得全国群众文学的奖项,这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
  在有些人眼中觉得一本小小的刊物并没有多么重要的分量。可就这本小小的刊物,它不但承担着培养作者队伍,挖掘作品、宣传推介文化活动这些基础作用,更是本地文化工作的浓缩、提炼和引领。
  有人说:“期刊编辑工作是寂寞的、默默无闻的。”可时至今日,我仍然热爱着这份工作。多年前曾有一位天津宣传系统的领导在收到的《天津社会文化》的报头上写道:“小刊物、大作为。”当时,我们的老馆长李治邦把这份报纸交给我的时候,我真是激动不已,把它钉在了编辑部的墙上,以此来勉励我们所有编辑人员。
  至今,我依然以此与群文刊物的编辑们共勉。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邢晓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