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原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柳青》 期刊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8071
颗粒名称: 水的原色
分类号: I269.7
页数: 2
页码: 56-57
摘要: 《水的原色》是当代作者李璇所作的一篇杂著。
关键词: 杨柳青镇 杂著 李璇

内容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水是什么颜色的?
  对,这个问题并不难,浅浅的它,是透明的;汇聚成溪水,它是浅蓝的;静默成深潭,它是碧绿的;团结成大海,它是天空一样的湛蓝。
  可是那一天在海河旁,我见到妈妈领着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就指着海河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妈妈,海河水是什么颜色啊?那位母亲不假思索的说:孩子,水是透明的啊。孩子皱起了眉头:可是妈妈,这水分明是黑色啊。我顺着孩子的方向看了过去,可不是嘛,近乎黑色的河水,飘荡着深绿色的浮萍,偶尔有矿泉水瓶、塑料袋追随着浮萍而去,哪里还有半点纯净的样子。我想在那个时刻,那位母亲一定是心有不安的,她无法告诉孩子书中所描写的水的唯美,也无法告诉孩子眼前的水并不是水本该有的样子,因为黑油油的海河就在眼前啊。现在已经如此,我们以后又该如何面对自己孩子的提问呢?
  美丽的天津城,背靠太行,面朝渤海,沃野三千之上九河蜿蜒媲美,七十二沽靓似珍珠,更不要说盘山脚下的百里于桥、渤海近岸的七里海湿地和天作之美的东丽湖。这里曾经因水而美得让运河折腰北去,让天子设渡建卫,这里原本应该是极易招人“羡慕、嫉妒、恨”的渤海明珠、华北水乡!可如今,这里却被地质学家定义为严重缺水城市。你看,工厂的烟囱张着黑乎乎的大嘴说:我要喝水;你听,远处的森立近处的庄稼说:我要喝水;你看,非洲那些苦难的儿童瞪着无辜的双眼说:我要喝水;你听,龟裂的大地发出一声声绝望的呐喊:我要喝水!水资源如此丰富的津城,为什么却总是缺水?
  因为污染,和因为污染而导致的过度采挖。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利益链条里,水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水变了颜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不说,还循环污染,使得江河翻滚的全市五颜六色的巨浪,伴着小鱼死去的白肚发出一阵阵哀鸣。小溪小河不再是童年玩耍的乐园,而是大家避之不及的垃圾场;大海大江惊涛拍岸,卷起的不再是千堆雪,而是万里油沫。最最可怕的是,孩子们以后都不知道水的原色。
  水,本是万物之源,集天地之灵气,自古至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当我去年第一天去石家大院报道,眼帘里映入浩浩荡荡的京杭大运河南支流时,脑海里就浮现出了这句诗歌。那时秋末冬至,薄薄的朝霞穿过清冷的空气,在河面上留下潋滟的倩影,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就在那个时候,水,便以它万物之灵的气概深深的折服了我。
  后来步入石家大院,有幸一页一页的品读曾经显赫一时的津西八大家之一的历史,对于眼前这条河的感情,又更深了一层。这个从运河上漂来的石家祖籍山东,依靠漕运发家定居杨柳青,于是这条河便见证了石家艰苦的发家史;后来石家依水而建,这条河又承载了石家的兴衰史,杨柳青的千家万户都承接着它的恩泽。
  今天,曾经烟波浩渺的大运河已经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它将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不再是一句空荡荡的口号,让我们竭己之力让江河湖海都重回干净的容颜。“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不要让我们以后只能在诗里才能感受到水的美丽和透彻,不要让孩子们以后在大自然里无处追寻水的原色!

知识出处

杨柳青

《杨柳青》

《杨柳青》文学期刊共分为53期,刊物内容包括小说园、散文林、诗歌廊、文艺评论、民间艺海、说唱天地、民间艺海、人物聚焦、运河记忆、庭院深深、菁菁古镇、心路历程、掌心流年、文海拾贝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璇
责任者
李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杨柳青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