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田灌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62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田灌溉
分类号: S274
页数: 2
页码: 121-12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天津津南区的灌溉历史和现状。解放前,该地区的农田灌溉主要靠传统工具如泼斗、斗杆、龙骨水车、辘轳等。解放后,先后出现了铁盘齿轮水车、人力手摇水车、柴油机带动分离式抽水机、电力抽水机等现代化的灌溉工具。
关键词: 大寺镇 水利 农田灌溉

内容

一、提水灌漑
  解放前,境内农田灌溉靠人力和畜力,使用泼斗、斗杆、龙骨水车、辘轳等。
  解放后,对原始提水工具进行了改革,出现了铁盘齿轮水车和人力手摇水车。1956年普遍使用柴油机带动分离式抽水机,有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等。1957年,境内北部大任庄等村开始使用电力抽水机。
  60年代中期,境内开始兴建大中型水电站,电动抽水机、浅水泵广为使用,结束了靠传统工具提水灌溉的历史。
  二、污水灌溉
  1957年开始,境内大任庄等村引入污水浇灌水稻。1962年,境内污水灌溉面积23300亩,占播种面积的85%。使用污水灌溉,农民总结出6大好处:“补充肥源、节约劳力、调剂水源、节省运输、提高产量、增加收入”。1976年,污水灌溉面积17800亩。1978年采用污水与甜水混灌粮田13200亩。
  1984年,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结束了境内农田污灌的历史。
  三、机井灌溉
  1970年,成立大寺公社打井队,是年打农用机井9眼,至1973年7月,共打井27眼,成井率为90%,灌溉面积3300亩。1975年,境内农用机井共51眼,灌溉面积扩大到6233.3亩。1976年地震以后,损坏机井18眼,灌溉面积减少到3800亩。
  1995年,境内大部分机井报废,仅存3眼,灌溉面积90亩。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